河南工程学院加强社会实践活动顶层设计,以红色和绿色为社会实践主色调,以实践评价具体化、实践模式特色化、实践项目专业化、实践活动品牌化为思路,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高质量开展。
纳入学生学分体系,实现成果评价标准具体化。学校坚持“创造、创新、创业”的实践理念,按照“科学激励、标准量化”的原则,完善大学生实践学分体系,规范实践效果评价标尺。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第二课堂实践3学分”等要求。出台《第二课堂等实践学分认定办法》,明确第二课堂学分认定采取“学时+学分”制度,按照国家级、省部级、校级和院级四个层级划分不同的社会实践学时分值,日常社会实践每人每次加1学时,30学时置换1学分,本科生实践活动须在规定时限修够1学分。实践成果评价标准具体化,提升了实践评价工作的可执行性,极大激发了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创新的主动性。
依托学校红色资源,实现社会实践模式特色化。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作出的“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指示精神,深入挖掘杰出校友杨靖宇将军等红色资源,以弘扬爱国主义为主线,打造了“六个一行动”,即建成一个“青年杨靖宇纪念馆”、观看一场《杨靖宇》红色电影、打造一台青年杨靖宇主题话剧、培养一支“靖宇国旗护卫队”、命名一批“靖宇班”、表彰一批“靖宇标兵”。同时,学校加强与杨靖宇将军出生地、殉国地有关部门的联系,推进与吉林通化市委党校、驻马店市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的合作,形成了红色资源联合宣教机制,组织靖宇精神宣讲队、靖宇精神实践团等深入地方广泛开展爱国主义主题宣讲调研、实践教学、困难帮扶等实践活动,产出了一批优秀实践成果,“靖宇实践团”被评为全国优秀实践团。
利用优势学科专业,实现实践育人项目专业化。坚持优势学科专业与社会实践相融合,把社会实践活动打造成与专业相契合的第三课堂。依托资源与环境相关学科专业,重点组建了“绿色足迹”环保科普团队,积极参加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组织的“大学生在行动”环保科普社会实践活动,先后奔赴河南省多个县区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倡导绿色生活”“助力垃圾分类处理,添彩美丽中国”“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大学生在行动,环保进课堂”等系列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学会全国先进集体。依托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组建了“南湖漂流画室”“非遗传艺术工作室”“设计助力扶贫工作室”等实践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教学元素,融入绘画等艺术课程中,让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探寻河南境内非遗手工艺技艺、文化,深挖其丰厚文化意义,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承;依托各地文化底蕴与革命历史,提取红色和绿色元素,设计红色和绿色文化产品,共建红色和绿色教育基地,提升大学生应用能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助力打造美丽乡村。
实施重点项目带动,实现社会实践活动品牌化。将社会实践与科教项目相结合,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项目化运作、动态化管理、长效化推动”为思路,以打造高质量、可持续、可复制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品牌为目标,以学校获批的河南省“出彩中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点项目(弘扬“青˙红”文化,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等为带动,聚焦红色主题教育、绿色环保科普行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行动等主题,深入开展专题调查研究、理论宣讲和知识普及活动,使学校智力资源与地方物质资源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传承红色精神意志,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助力区域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河南工程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