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专栏 > 广西日报:赓续百年初心 担当育人使命

广西日报:赓续百年初心 担当育人使命

发布时间:2021-09-10 21:14:17作者:佚名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编者按

  三尺讲台育桃李,金秋九月结硕果。为弘扬师德师风,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在第37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推出“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教师节特别报道。记者采访了5位优秀教师代表,他们当中,有潜心科研、勇攀高峰的高校教师,有爱生如子、默默耕耘的中学教师,有控辍保学、开拓进取的乡村小学教师,有爱岗敬业、造福一方的幼儿教师,有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特教教师,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展现他们的育人风采,致敬全区广大教师,并道一声:节日快乐!希望广大教师以他们为榜样,不忘从教初心,牢记育人使命,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做学生成长路上“引路人”

  记者 奚振海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潜心科研30余载,桂林理工大学陈平教授在研究新型环保建筑材料领域取得了优异成绩。一边勇攀科学高峰,一边深耕教书育人。他把培养好学生,带领好、建设好科研队伍视为最重要的事,持续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陈平

  陈平是广西兴安县人,小时候农村夯土墙建房子的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要为家乡建造更牢固的房子”这一朴素的儿时梦想,成为他毕生的科研追求,并伴随着他在建筑材料领域不断前行、圆梦。

  陈平注意到,我国水泥工业的技术难题在于生料粉磨和水泥粉磨的能耗、电耗大,生产水泥消耗大量能源和资源,产生的粉尘等废弃物排放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于是,瞄准研制绿色水泥发力,成为陈平科研追求的目标。历经数年克难攻坚,终于取得了管磨开流选粉节能技术的研发成功。该技术成果可以简化生产工艺,使粉磨电耗下降20%—30%,生产效率提高20%—30%。

  为了让绿色水泥从实验室走向厂房,陈平当起了推销员,很多省市的高速公路项目部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如今,日益完善的绿色水泥技术如同一股环保的春风,吹遍了华夏大地,在全国23个省区及国外的300多家企业近400条生产线上应用,累计生产水泥7亿吨,消纳废渣2.7亿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2亿吨,直接经济效益超百亿元。

  在科研上不断攀登高峰的同时,陈平始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潜心教书育人。他先后给研究生、本科生开设《生态环境材料》《水泥工艺学》《特种水泥》等多门课程,近年来共培养本科生近千人,博硕士近百人。

  在陈平看来,老师不光要教授专业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他坚持以德立身、以德施教,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课余时间,他常常与学生谈心,用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工作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他坚持以身作则,以刻苦钻研、拼搏奋斗的精神感染学生、带动学生。

  敢于创新是陈平的一大特点。他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倡产学研联合的培养模式。他带领年轻教师和学生深入生产一线,给予学生更多参与实际生产实践的机会,既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他培养的学生因理论基础扎实且实际动手能力强而备受用人单位好评。

  为青年奠定人生基石

  记者 奚振海

  “知识改变命运”,出生成长在乡村的陆卓纯深刻领会这句话的真正意义。从考取广西师范大学的那一刻起,他就立志当一名好老师,培养社会有用之人。

  作为贵港市高级中学的一名副校长,从教26年来,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探索教改之路,打造精彩课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点燃知识火把,为青年奠定人生基石。

  

  陆卓纯

  教书育人,立德为本。陆卓纯认为,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会影响其一生,必须在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和发展,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日常教学中,他把思想政治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带头融入其课堂,并主动联系思政课教师,推动思政课建设。将思想政治课“搬到”学生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让学生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他经常告诉学生,认真学习是个人成长进步和将来做好工作、报效祖国的首要条件,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国家、民族和个人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强有力的后备军。

  “我希望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陆卓纯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以高度使命感研究创新育人模式,与同事们共同探索适合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路径,形成日演讲、周班会、月励志等德润教育活动特色;积极创造条件开展“走进工厂”“走进社区”“走进新农村”“走进军营”“走进大自然”等能力拓展品牌活动,把理想教育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情感熏陶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课堂上,积极探索教育教学,以“情境引入,激疑导趣,学以致用”的教学方式,探索出“异步教学”的模式。他找准学生的“乐于表现”特点和“创意游戏”契合点,搭建“爱与责任”学生成长平台,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实现学生自主发展。

  如何做一名好老师?陆卓纯始终在思考。他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不是为学生做什么,而是引领学生做什么和怎样做;不仅有爱心,而且能把握好爱的时机和分寸;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尊重学生的差异,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也能站在教育者的角度进行理性的分析。

  从教至今,陆卓纯矢志不渝坚守在教学教研第一线,始终与时代同步站在基础教育潮头,不断研究探索教育创新,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特级教师,入选广西“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培养对象。经自治区教育厅遴选评估,在贵港高中成立陆卓纯“特级教师工作坊”,帮助了更多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南宁二中、百色高中、贵港高中、北海中学、邕宁高中等多校举行校际研修。他还推动“教育教学开放周”“微熹讲坛”“微熹悦读”“名师工作室”等系列品牌活动开展,带动学校开展高端课堂教研活动。

  幼教园地绽放芳华

  记者 刘 琴

  “我觉得做‘孩子王’挺好的,每天跟天真的小朋友打交道,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藤县第一幼儿园园长谢碧英很满意自己的工作。

  2015年的一天,到乡村幼儿园开展教研活动时,谢碧英惊讶地发现,不少老师已开始教孩子学计算、写汉字了,这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和宗旨。从那时起,矢志推动学前教育改革成为她努力的方向。

  

  谢碧英

  “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当中学习成长,开拓思维能力,形成良好品质。”这是谢碧英的幼教理念。

  刚到藤县一幼时,谢碧英几乎每晚都是凌晨一两点才入睡,她博览理论书籍,摸索教研思路。这几年,她主持或参与了13个区级、市级课题研究。在她的带动下,藤县一幼每周开展2次集体教研活动,以研促教的氛围日渐浓厚。“教育科研是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先导,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谢碧英说道。

  为了让年轻教师更快成长,谢碧英注重提高老师们组织户外活动、区域活动的能力,加大对老师的培训力度,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市级、区级的教学技能比赛,与他们一起送教送研下乡。

  2016年11月,谢碧英特级教师工作坊成立,她先后精心挑选了县内20多名各层次的幼儿教师组成工作坊团队,以开设沙龙、公开课、研讨课,组织教学大赛等形式,给老师们搭建学习交流研究的平台,不但使工作坊团队成员的教育教学理念、专业知识积累、专业技能水平得到质的提升,还引领其他教师群体不断转变教学理念。

  藤县第一幼儿园教育集团含7所乡村公办幼儿园、2所民办幼儿园。为了让乡村幼儿园由薄弱园向优质园发展,2016年以来,谢碧英共组织教师下乡400多人次,邀请600多人次乡镇幼儿园教师到藤县一幼学习,其中,大部分教师目前已成为所在乡镇(村)幼儿园的骨干力量。在藤县一幼的帮扶下,金鸡镇中心幼儿园等4所幼儿园成功创建为市、县级示范幼儿园,全县学前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水上民歌、狮舞是藤县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谢碧英组织骨干教师队伍深入开发狮舞文化课程、疍家文化课程等,带领幼儿从小学习狮舞文化、传承和保护狮舞文化,推动藤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发扬。此外,谢碧英还开设“家园学堂”,让家长在学校开放日、亲子运动会期间,以志愿者身份进校园、课堂授课,参与孩子的培养工作。

  谢碧英先后荣获广西先进工作者、广西特级教师、八桂优秀乡村教师等荣誉称号,作为广西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培养对象,她希望能为一方教育出力,做一名根植八桂大地、亲力亲为、开拓进取的教育实干者。

  为折翼天使插上追梦翅膀

  记者 刘 琴

  让熊碧芳下定从事特殊教育决心的是缘自一次偶遇。1997年6月的一天,熊碧芳在桂林市培智学校见习,看到一位家长来学校接孩子,孩子不肯离开,家长便强行把孩子拖出校门,并粗鲁地把孩子像塞行李一样塞进汽车。这件事对熊碧芳触动很大。一直以来,她都认为,父母是最爱孩子的人,可是有些残疾孩子却得不到这样的爱。那一刻,熊碧芳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做一名特教老师,好好爱这些最需要关爱的孩子!

  

  熊碧芳

  1999年7月,熊碧芳从桂林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她打定主意要用爱和教育为折翼天使插上追梦的翅膀。到荔浦县创办特殊教育学校,开启了她职业生涯的第一幕。

  没有校舍,没有课桌椅和教材,没有学生……熊碧芳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开始筹办学校。近5年的时间,熊碧芳和同事们先后在黄寨小学、荔浦中学借教室办班。

  在黄寨小学办班时,由于生活老师不懂手语,她承担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工作,每天带着9名聋生上厕所,带他们到河边洗衣服,带生病的孩子去医院……一个行动不便的脑瘫女生从家到学校上下学要爬陡坡,熊碧芳怕不安全,主动承担起背孩子上下学的义务,这一背就是3年。

  2003年9月,当地遭受百年不遇的洪灾,为了重建校园,熊碧芳顾不上照顾不满1周岁的儿子,四处奔走,争取建校资金。每每谈及这些办校经历,熊碧芳都禁不住流下眼泪。

  2005年9月,学校终于建成了一层教学综合楼并开始招收第一届培智学生。刚入学的孩子不适应学校生活,常常哭闹不肯睡觉,熊碧芳就抱着他们,温柔地哼歌曲哄他们入睡;遇到不肯吃饭的孩子,她耐心地用勺子一口一口地喂;遇到尿床、尿裤子的孩子,熊碧芳轻柔细心地帮他们清洗,为他们换上干净的衣服和床单……

  在“送教上门”工作中,一位长期卧床且没有言语能力的瘫痪儿,身上的异味很重,熊碧芳从来都不嫌弃,坚持给孩子上课、做训练。

  为了让学生能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将来能立足社会,熊碧芳想方设法带领师生开展职业教育。通过开设职业教育相关课程、共建多个校内外实训基地,目前,学校已有60多名学生自主创业或就业。

  经过师生们20多年的共同努力,荔浦市特殊教育学校现有116名三类残疾学生,从过去单一的文化教育发展为集“教育、康复、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广西县级特教名校,被授予“广西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研修基地”等称号,6名聋生考上了大学。

  由于工作出色,熊碧芳先后荣获全国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扎根泥土更芬芳

  记者 刘 琴

  任彩祝坚守乡村教育24载,她先后在凌云县泗城镇那甲小学、览金小学执教,2019年8月担任该县深圳盐田镇洪小学的校长。

  在那甲小学,刚毕业的任彩祝充满激情与活力,她思路开阔、教学方法灵活,受到学生喜爱、家长支持,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中队。

  

  任彩祝

  2007年8月,任彩祝到览金小学任教,一年后,被任命为校长。刚到这里时,眼前的景象让她傻了眼:学校仅有一栋教学楼和一栋宿舍楼,破旧不堪,校园杂草丛生,因无围墙,操场成了附近村民放牛羊的“牧场”。

  然而,这不是最大的挑战,最大的难题是:当地瑶族群众不重视教育,有早婚习惯,重男轻女思想严重,适龄儿童入学率低、辍学率高。

  为此,任彩祝与老师们经常家访,几年间,走遍了览沙、金保2个村所有学生的家。对当地的特困女孩及其家庭,任彩祝如数家珍。为了动员一名失学学生重返课堂,任彩祝常常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家访,天黑了便留宿在学生家里,苦口婆心耐心动员。为此,任彩祝结拜了不少“瑶族兄弟姐妹”。

  最令任彩祝难忘的,是到学生小韦家中家访。小韦家有7个兄弟姐妹,父母带着3个大孩子去了武鸣打工,2个男孩在览金小学住校,不到9岁、正在读四年级的小韦辍学在家,照顾8个多月大的妹妹。看着小韦弱小的身影和如茅草屋一般风雨飘摇的家,任彩祝与老师们潸然泪下。她联合小韦的亲戚和村干,做小韦父母的思想工作,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小韦得以重返校园。

  如何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任彩祝殚精竭虑。她主动对接亲朋好友、爱心人士和企业,首先解决学生的吃住问题;每周五给学生加个肉菜,举办三月三、中秋节活动等;周四晚上放电影,组织开展“快乐阅读”和梦想教育课程,将瑶歌、刺绣、瑶舞等“搬进”校园……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任彩祝注重孩子们行为习惯的培养。她从洗脸、刷牙、定期洗澡、换衣服开始教,让学生相互监督,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大小便,让部队官兵指导学生进行内务整理、就餐、就寝训练,操行队列,培训安全知识……

  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任彩祝和老师们的不懈努力,览金小学的辍学率由原来的20%降至零,从不足100人且面临撤并的小学办成有学生500余人的县级示范性寄宿制少数民族窗口学校。不少“瑶妹”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李氏稍走出瑶寨,成为一名女大学生;小韦中专毕业后,在当地一家电商超市任业务主管;李中华技校毕业后,担任金保村支书……

  让学生都有一门体育艺术特长,成为“六个一”(拥有一副好身体、一个好习惯、一项好技能、一副好口才、一手好字、一个好未来)好学生,这是任彩祝的教育追求。

  她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教师、自治区广州助学基金八桂优秀乡村教师、自治区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原文链接:http://jyt.gxzf.gov.cn/jyxw/jyyw/jyt/t10069846.s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