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高等教育 > 传承大别山精神 引领新时代青年 六安四所高校思政课教师研讨将皖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工作

传承大别山精神 引领新时代青年 六安四所高校思政课教师研讨将皖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工作

发布时间:2021-10-09 13:35:22作者:佚名来源: 安徽省教育厅

  2021年9月24日下午,由皖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传承大别山精神 引领新时代青年——皖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探讨”主题座谈会暨六安市同城高校思政课“手拉手”活动在皖西学院成功举办。来自六安市城区的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六安职业技术学院、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和皖西学院的30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了座谈会。皖西学院党委副书记卢义忠出席会议并致辞。

  2bacc0ed-8d8b-4c22-b018-02d3e011e98c.jpg

  卢义忠在致辞中指出,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皖西地区作为革命老区,红色资源非常丰富。将皖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我们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打造精品思政课,生动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环节,是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建设富有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皖西学院围绕化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为教育教学资源作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希望思政课教师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做法和经验,推动学校红色文化研究、红色资源进课堂、进教材等工作再上新台阶。

  来自四所高校的12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座谈会上作交流发言。皖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吴学东教授以“大别山精神的内涵解读和时代传承”为题开启本次座谈会。吴学东按照时间线索分四个阶段梳理了大别山精神的发展历程,从坚守信念,对党忠诚、胸怀全局,敢于奉献、军民同心,团结奋斗、不畏艰苦,勇当先锋等四个方面剖析了大别山精神的基本内涵。最后,从大别山精神时刻警示我们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时刻督促我们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因地制宜地谋划和推动革命老区发展;时刻鞭策我们要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以更大的牺牲勇气和奉献精神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等三个维度阐述了大别山精神的时代传承问题。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主任宋文兴副教授以“扎根红色土地,赓续红色血脉”为题、皖西卫生职业学院思政部主任王晓禹副教授以“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为题、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思政部杨志清老师以“德技兼修,以大别山精神引领学生成长成才”为题、皖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岩老师以“皖西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探索”为题、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孙伶俐老师以“弘扬党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为题,分别结合各自学校的办学特色交流了将皖西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具体做法、取得的成绩、现实困境和下一步设想等。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是开展红色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皖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俊副教授介绍了她培育“红色”底色的蒲公英红色文化宣讲队,构建皖西学院思政课特色实践育人模式的具体做法和收获;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思政部王成名老师介绍了集团化办学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和策略;皖西卫生职业学院思政部张蕊副教授交流了她在实践教学中运用红色文化的具体做法和经验。

  皖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鲍云飞和汤仁虹两位副教授交流了将皖西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各自所授“思想道德与法治”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做法和经验。皖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桂运奇博士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阐述了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大别山红色故事的三个维度——“为何讲”、“讲什么”和“如何讲”,强调了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大别山红色故事的重要意义、重点内容和可行方法。

  吴学东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六安城区四所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将皖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投入了大量心血和精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充分反映了皖西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师对“传承大别山精神,引领新时代青年”的强烈责任意识。他希望四所高校继续加强合作和交流,深入开展皖西红色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工作,进一步推进皖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此次专题座谈会的召开对于推动皖西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整体提升六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约通讯员:夏春阳)


原文链接:http://jyt.ah.gov.cn/xwzx/gdjy/4047314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