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雅安市汉源县针对教研深度不够、本科上线率不高、县内竞争活力不强等问题,以富林、九襄城区学校双核带动,在资源共享、师资建设、考核激励等方面深下功夫,加速山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双核带动,激活城乡竞争新动能
(一)聚焦双核带动,高标准谋划目标定位。着力打造以汉源一中、汉源二中两个高完中学校为双核的良性竞争格局,激发全县教育动力活力,推动高中目标发展、初中抱团发展、小学捆绑发展。全县紧紧围绕全市“建设川西教育中心”目标,将年均本科上线增长百人目标任务分解至汉源一中、汉源二中两个高完中学校,以双核带动高中教育成果稳步提升,力争到2025年实现本科上线千人突破,打造名副其实的“川西山区教育质量强县”。
(二)突出联盟发展,严要求抓好校际抱团。建立初中校际联盟共同体,以汉源一中、汉源二中两所高完中教育质量提升为顶层推动,由汉源一中、汉源二中分别引领上半县、下半县单设初中教育发展方向,构建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大集团+小联盟、“1+X+Y”的各学段集团办学新模式,基本形成富林和九襄双核带动、相互支撑的竞争态势。
(三)结合两项改革,大力度推进资源整合。针对县域内校点分布广而散、校际质量差异大的艰难现状,以汉源一中、汉源二中两所高完中为核心,结合“两项改革”推进小规模学校的资源整合力度,重点实施富庄初中、安乐初中等“空心学校”撤并整合,共调整优化中小学校点8个,最大限度共享双核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县域教育资源优势互补、良性配置。
二、强化队伍建设,培养全面育人生力军
(一)健全用人机制,补足师资短板。健全干部人才融合发展机制,建立联系培养、跟踪指导、晋升考核、师德师风连带评价等全套机制,落实行政管理与业务指导双线运行模式,严格落实省、市级定向师范生招录、统一公开考试招聘、大力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银龄讲学计划”、雅州“招才引智”工程、“人才回引”等政策措施,积极争取年薪制、优绩优酬制等自主招聘政策,近三年引入高中高学历、紧缺学科教师17人。
(二)注重教师培养,锻造精干力量。强化名校引领,建立与棠湖中学、新都中学、成都七中、山东章丘五中、绵阳东辰国际学校等省内外10余所一流学校开展深度合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形成新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的立体分阶段式培养。实施“青蓝工程”,实行“1+1”跟踪培养,通过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指导等方式,提升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近三年,通过青蓝结对,培养高中阶段骨干教师80余人,分批次选派200余名教师到绵阳东辰国际学校、成都四中、成都七中等结对学校跟岗学习。
(三)深化学科研究,打造教研精英。实施局班子联校、校行政包班、教研组包科、年级组统筹的网络格局,组织20余名历届高三班主任、学科优秀教师代表,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反复讨论,明确将身心健康发展和科学有效复习作为首要标准,综合考虑培优、补差、体能、防疫、心理5个方面,梳理学习线,归纳知识点,整理学科易错清单70余份,做好优质课例示范,组织17名学科带头人,划分任务,打磨学科“示范课”32节,鼓励教师学习借鉴,加强听评课,形成互相学习的良好风气,依托各级工作坊,积极承办市县级教研会、评比等,加快教师的成长与提升。
三、强化激励机制,推动教育水平再提升
(一)优化考核机制,营造良好氛围。注重激发和调动教师积极性,注重目标意识、团队意识,坚持“十二年一盘棋”思路,谋划好小学、初中办学思路,将中高考出口作为中高考教育质量奖延伸评估的重要依据,倒置小、初、高教育质量增量奖分配机制,同时将教科研成果奖、降差成果奖纳入重要激励考核内容,形成覆盖全体学生、全体教师、所有学科的良性教育激励机制,营造你追我赶的教育竞争态势。
(二)改革分配制度,完善评价体系。打破过去“大锅饭”“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把劳动贡献大小与绩效考核、教学质量奖、高考和中考奖紧密相连,设置3个考核档次,拉开分配差距,把教职工的工作绩效与物质利益、精神利益挂钩,做到奖勤、罚懒。同时,完善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以个人述职、民主测评、综合评价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指标体系,细化德、能、绩、勤测评标准和正向加分、反向扣分标准,考核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充分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三)建立关爱机制,助力安心从教。为高学历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提供免费人才公寓,按2000元/人/月标准发放人才资助金,对服务满5年的人才,一次性发放8万元的安家补助金,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党员干部与高中部教师谈心,把握高中部教师思想动态,了解其困难及需求,征求高中部教师对学校工作的合理化建议,加强高中任课教师心理健康疏导,主动与高三任课教师家属沟通交流,进行家庭访问,组织家庭联欢活动,有效释放高三年任课教师的家庭和工作压力,争取高三教师家庭成员的理解与支持,关心单身教师的恋爱、婚姻问题,积极创造机会,提供平台,助力教师安心从教。(钟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