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注重统筹设计,加强课程建设,强化动手实践,健全保障机制,多措并举推进劳动教育走深走实。
福安一中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实践
重谋划,为劳动教育领航。成立省级劳动教育专项课题组,对全省9个地市1000余所大中小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情况开展摸底调研,座谈访谈1万余人次,发放问卷3万余份,深入了解全省劳动教育现状及需求,形成专项调研报告。在广泛调研基础上,组织研制省级落实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意见,明确深入推进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任务措施、组织实施等,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系统设计,突出福建特色,增强可操作性。健全工作机制,印发通知并召开全省工作推进会,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举办劳动教育管理和师资骨干培训班,定期开展劳动教育工作专项研讨,提升组织开展劳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坚持统筹谋划和分类指导相结合,推动各地各校通过会议部署、出台文件、研制《劳动教育实践指导手册》等方式认真落实劳动教育要求。
福州金山中学学生在阳光农场收获蔬菜
重课程,为劳动教育强基。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切实发挥课程主渠道作用。督促指导各学段各类型学校按规定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并在保证课时前提下,要求学校结合实际规定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各地各校结合办学特色、专业学科和地域文化底蕴,开发特色课程,开展劳动教育相关课程教学。如泉州市结合产业特色、传统文化和学生实际,开发家居生活、植物栽培、烹饪美食、手工制作等30余门课程;福建师范大学开设具有劳动教育属性的技能训练、技术实验、社会实践等课程。注重课程融合,充分挖掘各门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如福州金山中学将综合实践课、研究性学习、主题班团队会等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开发“农场”专题课程;福州台江第四中心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通过向日葵种植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帮助农民播种
重实践,为劳动教育增效。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作用,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出力流汗、磨炼意志。强化家庭劳动,充分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让学生自觉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泉州市加强家校联系,设计《家庭劳动展示卡》,引导家长教育并指导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和自我生活服务;福州金山中学在寒暑假组织开展“当家一周劳动”,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家庭劳动体验父母的辛劳。抓好校园劳动,支持鼓励学校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如福州市组织开展“劳动创造幸福”主题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劳动体验;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行为养成活动周和大学生行为素质养成活动月,促进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推动校外劳动,依托区域优势、资源特色,充分利用示范性农业基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校外劳动,如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深入田间指导农民采果包装、果树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等。目前,全省学校100%开设劳动课程,87%的学校开辟校园劳动“责任田”“微农场”、设立“卫生责任区”,78%的学校每周布置不少于2小时的家务劳动作业,66%的学校组织学生校外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等。
泉州丰泽区第三中心小学学生在百草园开展劳动实践
重保障,为劳动教育护航。健全劳动教育管理保障机制,确保劳动教育有效实施。省级财政连续两年各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遴选建设3个劳动实验区、20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23项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初步形成“实验区+学校特色项目+实践基地”一县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劳动教育实施模式。成立福建省学校劳动教育发展中心和学校劳动教育指导委员会,承担全省学校劳动教育研究、指导、培训、服务等工作。总结推广泉州市“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单位”经验做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多种形式开展劳动教育。开展省市县(区)三级劳动教育监测,每学年形成本地劳动教育实施监测报告并报送省教育厅。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全面客观记录学生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强化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考核。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督导内容,加强对市县(区)政府和学校落实劳动教育主体责任的检查考评,考评结果与文明城市、文明校园创建相挂钩,进一步凝聚推进劳动教育的共识与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