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策解读 >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2年福建省“英才计划”工作的通知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2年福建省“英才计划”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10-17 05:31:57作者:佚名来源: 福建省教育厅

  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龙岩市科协、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有关要求,切实促进高校优质科技教育资源开发开放,建立高校与中学联合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2022年将继续组织开展福建省英才计划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养学科

  厦门大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

  福州大学:化学。

  二、培养内容

  学生在高校导师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项目、科技社团活动、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等活动。培养周期为一年,时间以寒暑假和周末为主。

  三、学生遴选

  (一)对象

  面向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和龙岩前期备案中学的高一学生。拟按1:3的比例选拔230个学生,具体名额分配为厦门120人、福州50人、泉州30人、漳州15人、龙岩15人。

  (二)条件

  1.品学兼优、热爱科学,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其中一门有浓厚兴趣,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突出科技特长,相应学科成绩在本校年级前10%或者综合成绩排名前15%,有志于未来从事基础学科研究。

  2.学有余力,能保证每月至少1-2次参加面对面培养。主动学习和沟通能力强,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及时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每月至少在全国网站上传一次学习日志。培养结束后配合省级管理办公室的后续成长跟踪和服务工作。

  (三)申报材料

  学生需提交报名表、中考成绩证明、推荐函、科技类竞赛获奖证书,个人撰写的研究型课题报告或开题报告。

  (四)选拔程序

  英才计划是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计划,与高考升学无直接关联。学生的遴选要避免功利化因素。各中学在选拔和推荐学生时应侧重考虑学生在所申报学科方面的学习兴趣、特长和学业水平,重点参考本学科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意见。

  学生先参加各校组织的申报和选拔活动,再由学校于10月26日前统一向市教育局申报,市科协和教育局于10月28日前完成本市初选工作并将名单报到省级管理办公室。11月至12月,省级管理办公室和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将组织学生进行统一测试、面试,确定正式培养学员名单。部分学科将开展前置培养试点工作,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四、导师推荐

  厦门大学学生处和教务处、福州大学教务处负责推荐导师。原则上,“英才计划”导师应从两院院士、“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中推荐。导师应组建由热心青少年科技教育专家组成的培养团队,团队成员原则上应具备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为保证英才计划培养的延续性,厦门大学相关学院推荐的新导师数量建议不超过1/4,并指定1名学院负责人作为牵头联系人。

  五、工作要求

  (一)参与高校要将“英才计划”与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相结合。做好导师的推荐工作,协助省级办公室做好学生笔试、面试等选拔工作,开放学校优质科技教育资源,将导师及团队指导学生计入教育教学工作量,推动培养工作与学校特色优势资源、特色活动相结合,配合做好各项保障和评估工作等。

  (二)相关设区市科协、教育局要将开展英才计划试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密切配合、落实责任,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学生的选拔、推荐和培养跟踪工作,积极配合做好评估工作。

  (三)中学要配合做好英才计划的宣传工作,做好学生遴选和推荐工作,配合省级管理办公室做好中期评估、年终评议以及学生毕业升学和就业跟踪等工作。配备固定的管理员负责学生日常联系,对学生进行基础科研技能培养,对培养活动进行督促和检查,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

  2021年入选英才计划的学生,如希望继续参加2022年英才计划培养,需重新通过网络初审、面试等环节方可进入培养环节。

  联系人: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陈晨、郑振华,电话:0591-83336470(传真),邮箱:fjqszx@163.com。

  附件:1.2022年福建省英才计划备案中学名单

  2.2022年福建省英才计划导师推荐表

  3.福建省英才计划申报材料

  4.家长知情承诺书

  5.2022年福建省英才计划推荐学生名单汇总表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福建省教育厅

  2021年10月8日


原文链接:http://jyt.fujian.gov.cn/xxgk/zywj/202110/t20211014_5704880.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