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职业教育 > 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21-10-17 06:54:32作者:佚名来源: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

  鲁教高字〔2021〕4号

  各市教育(教体)局,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就推进我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发挥好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各培养环节的育人功能,形成育人合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围绕国家和山东省高质量发展需求,结合高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起全员参与、协同推进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全面覆盖、类型丰富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全程育人、相互支持的课程思政实施体系,推进山东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向纵深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系统推进,突出育人导向。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力量、育人资源和育人手段,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融合、深度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

  (二)坚持优势特色,打造山东品牌。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和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精神为指导,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海洋文化精髓,有机融入高校课程、写入高校教材、植入大学生文化基因,着力打造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山东品牌。

  (三)坚持示范引领,注重积厚成势。发挥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作用,深入研究高校课程思政工作规律,探索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新理念、新手段和新途径,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走深。及时总结、凝练和推广国家级、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示范课程等的典型经验,引领全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走实。

  (四)坚持分类建设,注重精准施策。紧密结合专业类别和课程类型,分类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着力破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实施任务

  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等重点内容,在教学体系、课程教学、教学方法、教师发展、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落实课程思政建设任务。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各高校要严格落实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从培养目标到培养规格再到教学目标的专业思政目标体系,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融合。2021年底前,各高校要根据要求修订或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学校官方网站向社会公布。

  2.制定课程思政教学标准。普通本科层面依托山东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重大教学改革专项,深入开展研究,分类制定文史哲类、经管法类、教育学类、理工类、农学类、医学类、艺术类等专业及公共基础课程思政建设标准,规范不同学科门类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2022年底前,发布各专业类别课程思政建设山东标准;高职层面结合专业教学标准修订,充分体现课程思政内容。

  3.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科学构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三位一体”,分层次、立体化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统筹学科专业特点和育人要求,根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挖掘每门课程蕴涵的思政元素,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共基础课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为主,通过打造一批有特色的体育、美育、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和计算机应用等课程,帮助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增强法治意识,提升审美能力。专业课以培育科学精神、爱国情怀和职业道德为主线,实现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同步提升。实践类课程中安排专业实验实践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社会实践类课程和劳动教育课程,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在劳动中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增强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

  (二)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4.科学设计课程教学。各高校要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核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教学评价各环节,切实将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5.严格课程教材选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相关专业,要严格落实马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要求,讲好用好马工程重点教材;其他专业课程教材的选用,应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坚决杜绝唯西方译著、唯英文原版取向。各高校应对教材选用工作进行政治把关,确保教材选用坚持正确价值导向。

  6.健全课堂管理制度。各高校要改进课堂教学过程管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在学习评价方案中将课程思政建设情况作为教师评学、学生评教的重要内容,确保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全过程有效管理。

  (三)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

  7.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统筹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大力推进混合式、问题式、案例式教学改革,通过PPT、视频、动漫等形式,深入阐释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能力提升相统一。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参与式、研讨式、探究式学习,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强化课程育人实效。广泛组织开展大讲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深入挖掘第二课堂的思政元素,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构建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

  8.改革课程考核方式。针对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深化学业评价改革,将学生的政治思想、精神素养、道德情怀、价值判断、团队精神等纳入课程考核,落实到课堂测试、课后作业、中期检查、期末考试中,通过案例分析、情景设计、论述问答等方式,合理设计考核题目,强化职业素养、社会责任等内容考核。

  9.用好“互联网+思政”模式。深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用好网络语言、网络手段、网络文化,提升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增强高校课程思政的传播力、吸引力和感召力,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易于接受的话语体系,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优质课程思政资源共建共享。

  (四)建强课程思政教师队伍“主力军”。

  10.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用好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网站,搭建线上交流合作平台。定期发布省内外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组织开展学术讲座、示范公开课观摩、优秀教案评选、业务能力培训、优秀成果展示等活动,引导高校教师把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落实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和管理各环节。各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办法鼓励院士、“长江学者”“杰青”、国家级教学名师等以身示范,带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营造课程思政建设的浓厚氛围。

  11.加强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依托山东省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和各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每学期开展不少于3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专题培训活动。通过工作坊、沙龙等形式,分区域、分学科专业领域开展典型经验交流,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各高校要分年度制定教师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培训规划,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题培训,坚持和完善实践锻炼、外出学习考察和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辅导员、学业导师等制度。

  12.建立完善集体研讨制度。各高校要充分发挥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作用,建立专业教师会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等思政工作者集体备课制度,完善专业课教师主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听课助讲的多维立体课程思政模式。每学期组织不少于3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专题研讨。设立课程思政专项研究项目,引导鼓励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开展教学教研,提升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适应性、包容性和共生性。

  (五)健全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3.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高校工作评价。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重要内容,纳入高校绩效考核、“双高”建设、应用型大学建设、专业认证和评价等不同类别考核评价中,充分体现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各高校要在2021年前,修订完善内部考核评价体系,把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列为重要指标,在绩效工资分配、评优树先、职称评聘、职级晋升等工作中,充分体现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成效。

  14.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探索开展校际互评、用人单位评价、社会评价和第三方评价,从教学内容、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加强对课程思政效果的综合评价,提高课程思政工作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各高校要将课程思政建设情况纳入学校年度质量报告体系,并公开发布接受社会监督,促进高校不断自我完善,提高育人质量。

  (六)打造高校课程思政齐鲁样板。

  15.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工程。结合新时代特点和山东地域文化特色,发挥各高校学科专业优势,深入挖掘齐鲁优秀文化资源,厚植家国情怀,讲好山东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建设体现修身、为学、处事、明法、守礼等具有山东特色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打造课程思政“一校一特色”山东品牌。“十四五”期间,在全省实施山东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程,遴选建设1200门左右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400个左右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选树一批首席专家和教学名师,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16.做好典型经验推广。充分发挥示范项目的引领辐射作用,宣传好、推广好、应用好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成果。持续设立课程思政研究项目,总结教育效果好、学生反响佳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大力推广课程思政建设先进经验和做法,打造省内课程思政教学标杆。定期举办课程思政微课、微视频大赛等活动,引导教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养成无思政不课程的授课自觉。

  五、实施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组建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专家委员会,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指导和专家咨询。各高校要结合实际,成立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健全工作机制,细化落实举措,明确部门职责,确保建设成效。

  (二)强化支持保障。我省将在项目遴选、资金安排等方面,充分考虑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优化项目设置,加大支持力度,强化项目引导。各高校在规划制定、学科专业建设、教师培训等方面,要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统筹各类资源,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支持力度。

  (三)强化宣传引导。省教育厅将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积极开展政策解读和宣传,各高校要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建设先进典型,充分利用各级融媒体、客户端进行宣传推介,为课程思政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引导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切实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

  全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参照本意见实施。

  

  

  附件: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doc

  

  

  山东省教育厅

  2021年10月8日

  

  

  


原文链接:http://edu.shandong.gov.cn/art/2021/10/16/art_124276_1029418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