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天道酬勤。五年砥砺奋进,五年壮阔画卷,这五年,宜宾市叙州区先后获得“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珠心算教育教学实验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多次荣获“四川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回首五载春秋,是拼搏、是努力、是实干、是一次次的超越与创新,是用一份份成绩单、一张张的荣誉书写着过往五年的付出与辉煌。
“三大投入” 打造教育强区硬实力
一是全区教育总投入逐年增加。落实学校运转保障经费,保障中小学教师待遇,教育总投入逐年递增。2016年-2020年全区教育和体育总投入84亿元。
二是学校项目建设投入持续增加。“全面改薄”完成资金投入8.92亿元,其中校舍类项目竣工684个,竣工率100%。全区设备设施购置采购完成率超过100%,大于全省平均水平。2019年启动EPC+F模式,总投资21亿元涵盖19个教育扩容提质建设项目。全区强力推进25个幸福宜宾教育项目建设,建成主城区12所幼儿园,将陆续开园投运。
三是信息化标准化投入不断增加。投入2.1亿元打造教育标准化和信息化,新增班班通1746套,建成覆盖村小的校园网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学生用计算机、图书等配齐率均达到或超过省定标准。
“三个全力”提升教育民生保障度
一是全力消除大班额。2017年秋期起不新增大班额,2018年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2019年化解大班额197个,2020年全面消除56人及以上大班额,实现所有班额达到国家和省定标准。
二是全力抓好教育扶贫。实施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全面完成脱贫攻坚挂牌督战,抓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控辍保学工作,适龄儿童无一人辍学。累计兑现教育扶贫兜底资金3528万元。全区贫困村小学教育城域网接入率达到100%,优质资源覆盖全区90%以上的贫困学生家庭。
三是全力改善教师生活条件。累计投入18803万元,建成2378套教师周转房,建设面积达95120平方米,入住人数2149人。有效缓解了教师租房难、租房贵的问题,改善了边远艰苦地区教师生活条件。
“三段提高”助推教育发展均衡性
一是提高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占比度。2016年制定《宜宾县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管理办法(试行)》,首次认定33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020年,全区普惠性民办园所数达到101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4.34%。
二是提高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均衡度。2017年叙州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条件十项指标达到省定标准。2018年被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授予“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奖牌。重视发展特殊教育,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96.84% 。
三是提高高中教育区域影响力度。职高教育喜获“第一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殊荣。柳嘉职校牵头成立“宜宾市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全区积极推行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与成都宝马集团、陕汽重卡等企业形成良好合作关系。
“三项创新”增强教育改革动力源
一是创新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省级重点课题《智慧教育的区域推进实践研究》首批推进学校20个。省级课题《区域推进小学语文课内外整合阅读教学研究》结题。区域推进小学语文课内外整合阅读教学研究在四川省教育科研课题阶段成果评审中荣获三等奖,高效课堂模式在宜宾市教育科研课题阶段成果评审中荣获一等奖。“全国珠心算教育教学实验区”西南实验点成功落户叙州区。
二是创新推动乡村师资队伍提质计划。落实乡镇补助,提高乡村教师待遇。2016年开始计发教育教学考核奖,2019年提高至人均每年17000元。健全教师补充机制,招聘教师1563名,交流教师655名。着力培养骨干教师,全区现有12名在岗特级教师,117名省级骨干教师,666名市级骨干教师,714名区级骨干教师。提升乡村教师专业水平,各级培训教师13700余人次,研培中心荣获“国培计划优秀单位”、“四川省示范性县级师训单位”称号。
三是创新教育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区委出台《深化教育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意见(2020)-32号》文件,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健全“以区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推行分级和分类管理相结合。启动“区管校聘”盘活教师资源,成立全区教师服务中心,健全“区级统筹、部门协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的“区管校聘”工作机制。深入推进“片、学、城”教育共同体融合发展,实施名牌名校带动示范作用, 引导城区7所优质学校与新建学校、薄弱学校结盟,组织7个教育质量优质的中心场镇学校与相邻较薄弱乡镇学校结对,建立起“一体式”、“合作式”、“联盟式”的共同体发展模式,串起多条优质“教育链”。
“三方助力” 构筑体育健康主阵地
一是健身项目助力体育事业快速发展。体育基础设施大力改善,投入2.8亿元,占地69亩的叙州区体育中心于2016年建成投运。按要求和进度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共投入489万元完成乡镇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个、社区运动场1个、建成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11个。加大全区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力度,累计免费开放120万人次。依托场馆建设,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打造叙州区的精品赛事。积极争取引进国家、省级体育赛事活动,以品牌效应提升我区知名度和影响力。举办了“川体集团杯”四川省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暨“我要上全运”社区运动会门球比赛、第四届川南武术套路邀请赛、市教体系统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十余场省市大型赛事活动。
二是丰富活动助力学校体育多元发展。抓好学生体育锻炼,指导学校大课间和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保障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达1小时以上。开展第二课堂体育活动,每学年开展春秋两季运动会(一次田径运动会、一次球类运动会)。每年严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相关项目要求组织体质健康检测。全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和优秀率持续走高。全力抓好足、篮、排球三大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和不同的竞赛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到球类运动中的热情,比如班级赛、师生赛、校外友谊赛等,学生健康体质得到有效增强。做实校园体育活动的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指导单个体育项目发展好的学校积极申报特色学校。
三是全民健身助力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建立健全体育协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更大范围的吸引群众加入到全民健身行列中来。加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各级培训力度,发展壮大体育指导员队伍。加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力度,加强对体育运动协会、群团的支持、指导和管理。全年国民体质监测达3000人以上。体育比赛项目优势凸显,健身秧歌、广场舞等群众体育项目及跆拳道、沙排等竞技体育项目在全省具有较强竞争力;2016年,参加市五运会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奖牌总数第二、金牌总数第三。2017年,运动员杨春华在土耳其第23届夏季听障奥运会10000米决赛中夺得金牌,2018年,在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上,气排球队荣获冠军,叙州区代表队在历届市运会上都位列前三。以指导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为抓手,逐步改变以前主要由体育部门举办赛事活动的模式,实现基层群众体育活动由体育协会和各有关部门举办、体育部门指导的运作方式。如:叙州区“全民健身,健康出行”2020年迎新荧光夜跑,宜宾首届“公园主题”全民健身公益迷你马拉松赛、叙州区首届气排球等四十多场比赛。两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的开端之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关键之年,是全区教体系统为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和长江上游基础教育强区攻坚克难最重要的一年。
叙州区教体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区委一届六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教育“十四五”发展目标,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发展抓均衡、改革抓体制、安全抓责任、整体抓质量、保证抓党建,以促进公平为基础,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奋力建设高质量现代化教育体系,全力打造全市基础教育中心,早日建成成渝地区和长江上游区域性教育强区,为叙州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福祉提供战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