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岳西县“六机制”全面完成2021年度义保机制目标任务。截止10月底,已拨付学校公用经费3490.7万元,支付国家课程免费教科书款377.84万元,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费14211人次、金额448.49万元,完成校舍维修项目49个、面积24129平方米、投入资金1040万元。
强化组织领导,夯实责任确保机制“四统一”。该县成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领导小组,县教育局组建办公室(保障办),计财股负责人直接负责教育民生工程及义教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同时成立义保机制、学生资助、学前教育促进工程、营养改善计划、中小学和中职学校教师培训5个工作组。各成员单位分工明确、严格落实目标管理工作责任制,实行组织、部署、督查、考核“四统一”,已形成县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分工负责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改革工作机制,有效推进了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发展,影响较好,成效显著。
强化改革创新,补足短板确保城乡一体化。该县创新实施“均衡 + 倾斜”举措,确保精准资助到位。逐年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力求县级各项配套经费“按标准预算,足额安排,优先拨付,按时到位”。每年公用经费除按要求配套额度外,县本级坚持将原保留的170万元补助经费固定下来形成制度、继续保留每年安排支持困难学校。该县每年安排20万元保障办工作经费,确保了义保机制工作正常开展、平稳运行;每年安排100万元校舍维护管护经费,切实加强校舍建后管养;且免费教科书中央资金不足部分由县级补齐支付。补短板、强弱项,倾斜农村提质量,该县已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经费安排向办学条件薄弱的山区农村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倾斜,特别是向规模小的初中倾斜,力保不足100人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经费正常运转。
强化超前谋划,工程项目确保推进到位。该县每年超前谋划、细心布局,确保“摸排+立项”后实行“一对一”管理,确保学校项目建设积极配合当地乡村振兴战略协调推进,将全县学校项目设计为工程“一览图”,立足于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品质。县教育局成立分管局长任组长、学校发展服务中心、项目学校校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学校项目工程建设实行包片分工责任制,明确任务、细化分工、层层落实到位,随时深入工地现场督查,确保了每项工程质量、工期进度、施工现场安全。目前已基本完成2022年的校舍维修建设项目的谋划工作,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且对2023年教育民生工程县级配套资金预算安排落实到位。
强化资金管理,专账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落实加强学生资助资金跟踪管理。严格落实各类资助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发放程序,做到“三个坚持”:坚持执行公示公开制度,确保结果公平公正;坚持资助资金一律实行打卡发放,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及时将资助资金直接打入受助学生资助专用卡,或通过“一卡通”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坚持资助资金管理采取设立专户、分账核算、集中支付、封闭运行模式,资金严格直达管理,减少中间环节,杜绝了操作风险。加强工程项目资金专户管理。切实做到建设资金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严格按照工程项目实施进度分期拨付建设资金,每笔资金必须由施工单位提出申请、经教育局审批后按合同相关条款分批拨付。加强中小学校财务资金管理,委托华岳会计师事务所已完成部分义务教育学校经费管理使用情况、校长离任学校、校舍维修等资金专项审计。
强化教育宣传,辐射影响确保满意度提升。该县不断加强教育民生工程建设,坚持“六个一”着力推进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工作宣传到位:每学期召开一次教职工会、一次家长会、一次主题班会,出一期宣传专栏、开展一次宣传讲座、组织一次集中宣传活动,全面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对民生工程的知晓率。在全县中小学广泛开展民生工程主题征文摄影比赛活动,将征文写作与教育引导相结合,将实施教育民生工程与取得的成效成果宣传相结合。深入持久地开展教育民生工作宣传,多途径、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营造出浓厚的宣传氛围,充分利用标语、横幅、板报、专栏等全方位扩大社会影响,开展进村入户、走访结对户、家访学生,面对面、零距离宣传;引导用好本地新闻媒体、校园网以及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开展新媒体宣传,积极向各级民生工程网、省市教育网、安徽青年报等媒体投稿,不断增强宣传覆盖面,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知晓度、满意度。
强化专项考核,巩固完善确保运行高效化。该县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门出台的各项新政策,深入领会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精神,准确掌握内容精髓、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不断增强落实政策的自觉性、责任感。认真总结分析义保机制的工作成效、经验做法、特色亮点,找差距、查不足、补短板,做到及时跟进、巩固成效、不断提升。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绩效工作分成等级列入各中心学校年度目标考核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全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情况专项考核,要求各校按照省绩效评价细则提供材料,接受省市年终绩效评价。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刘会涛 特约通讯员:储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