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推动山区教育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基础。2019年12月,丽水学院承接启动了面向336位山区教师,为期三年的丽水市绿谷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绿谷双名工程”),旨在通过三年系统培养,形成一批在省内、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专家型校长和知名教师,夯实山区教育的发展基石。
“绿谷双名工程”项目在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培养方案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是实施“双导师制”。该工程聘请了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丽水学院等高校的42位教育专家担任理论导师;69位来自上海吴淞中学、上海延安初中、杭州第十四中学、温州中学等学校特级教师和知名校长担任实践导师。理论导师通过理论学习交流、成长规划制定、课题研究研讨、成果发表指导等具体活动,开展常态化的理论学习、课题研究和成果总结指导。实践导师则侧重于指导培养学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通过在实践基地开展听课观摩、上课评课、考察学习、交流研讨等各类实践活动,对学员进行针对性的技艺提高和行动研究。
二是开展“六个一”活动。工程精心设计了“一人一规划”“一周一文献”“一月一著作”“一人一课题”“一人一成果”“一年四实践” 六项活动,要求培养对象在根据自己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特点,在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的共同指导下,精准制定个性化三年发展规划,明确未来三年发展方向;要求培养对象每周阅读一篇前沿文献、每月阅读一本著作,在三年培养期内至少完成一项市级以上课题立项和一项成果发表;每年至少参加实践导师所在的实践基地跟岗实践四周。通过开展明确量化目标的活动,帮助山区教师重塑学习状态,提升学习效果。截至目前,336位培养对象已立项研究课题243项,发表学术论文219篇,出版专著8部,出版教材35部,其中还有13位培养对象被评为丽水市“教学名家”,50位培养对象被评为丽水市“教学(德育)名师”。
三是创新“虚拟学校”平台。基于钉钉创新建立了“虚拟学校”网络平台,定制开发了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小组线上研讨系统、课题全程指导系统、成果自动采集系统等服务,实现“绿谷双名工程”培养对象的数字化、精准化、个性化管理,保障培养活动“不掉线”、导师联络“不断线”,实现了对培养对象日常学习活动的可视化大数据管理。
经过一年半时间的学习和实践,336名培养对象已逐渐找到差距、弥补差距,对未来的规范日益清晰,山区教师的身份也越来越自信。丽水学院项目管理团队也正积极收集意见建议,做好归纳总结,努力把“绿谷双名工程”打造成丽水品牌,形成可持续化的培养模式,让更多山区教师参与其中,共同点亮山区教育的希望。同时,参照该模式,丽水学院正积极酝酿并探索山区医生培养工程,以期为实现共同富裕不断贡献高校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