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在铜陵市“没有书包的学校”——铜陵市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正在该基地“脱产”开展实践教育的市二十中等学校500多名初二年级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避障机器人组装和编程、沙画和应急救护,这些仅仅是学生们为期五天四夜的综合实践教育活动一部分课程。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教育、研学教育、国防教育、素质拓展教育、法治主题教育……多彩的校外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精彩的“行走中的课堂”,打造出“双减”多样课程,助力“双减”落地见效。
据了解,为给学生课业负担做“减法”,为学生健康成长做“加法”,引导学生健康全面成长,铜陵市通过常态化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以“实践育人”为学生们打开更大更广阔的空间,在多彩的研学实践教育课程中,在别样的课后服务活动中,享受成长和学习的快乐,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劳动课上,学生们自己动手缝补力所能及的被子和衣服;手工课上,学生们发挥自己创意的创意搭建,设计搭建出自己的创意模型;安全教育课上,学生们在消防主题馆,身临其境学习在火灾现场如何逃生,学习应急救护;在心理团辅课上,学生们在专职心理健康老师指导下,认识自我、体验克服自身挫折,成就属于自己的“英雄之旅”;在茶艺课上,学生们深入了解安徽茶叶知识,体验中国传统茶道……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课程,为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增添了更多的精彩。
在致力打造“江豚小镇、研学之乡”全国研学教育品牌的铜陵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大通营地,前来参加研学实践教育的市实验小学的学生们正在该市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探寻大通古镇,守护微笑精灵”为主题的研学教育活动。学生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大通古镇的澜溪老街、明清古桥、大通展览馆等景观,到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距离观赏江豚,在感受大通古镇的历史底蕴与淳朴民风的同时,与长江中的“微笑精灵”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欣赏到长江中“最美丽的微笑”,进一步增强长江生态保护的意识。
据悉,铜陵市通过“校内+校外”互补增效,一方面不断提升校内课后服务质量,充分发掘教师资源,积极参与课后服务,并大力引进有资质有质量的社会力量进校园,满足学生艺术、体育等多样化需求;一方面发挥本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和大通营地的作用,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开发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课程;并通过“走出去”,带领青少年学生,走进市内外研学实践基地,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徽州建筑中感受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历史博物馆中增强民族自信,在革命纪念馆传承红色基因……实现研学实践教育和课后服务活动互补增效,促进学生减负与课后服务深度融合。(特约通讯员:徐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