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教育舆情 > 舆情观察:莫要曲解“停课不停学”的本意

舆情观察:莫要曲解“停课不停学”的本意

发布时间:2020-04-23 18:54:43作者:来源:

一、舆情概况

受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在教育部的安排部署下,延迟开学成为教育系统应对疫情的不二选择,伴随各地各级院校延迟开学政策的出台,以在线教育为主要模式的“停课不停学”应运而生,成为特殊时期教育领域最热话题。

据监测,1月29日至2月14日,全网关于“停课不停学”的相关信息量共计186017篇,其中,网媒67019篇,纸媒1655篇,论坛贴文3124篇,博客文章227篇,APP信息9197篇,微信公众号文章92762篇,微博12033篇。

图:各媒介舆情走势(2020年1月29日至2月14日)(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如上图所示,网络关于“停课不停学”的舆情信息量基本呈现持续攀升的走势,舆论关注度持续递增。1月29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同时,各地教育部门也为服务保障防控疫情期间中小学校 “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做了大量工作。2月4日,教育部提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和校外培训机构,在各地原计划的正式开学日之前,不要提前开始新学期课程网上教学。2月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2月11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中小学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有关问题答记者问表示,开展“停课不停学”、做好网上教学工作没有必要普遍要求教师去录播课程。同时,不得强行要求学生每天上网“打卡”、上传学习视频等,防止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媒体纷纷发表评论文章予以关注。

二、在线教育痛点解析

“停课不停学”提出以来,备受舆论关注。教师被要求录课,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在线教育机构“跑马圈地”,线上教学设备受限等情况引起争议,违背“停课不停学”的初衷。在微博端,#上个网课咋还有这么无理的要求# #在家开网课的老师有多难# #被网课逼疯了# #最佳网课逃课指南# #网课让人走投无路#等关于网课的负面话题累计阅读量超5亿次。

一是教师被调侃成“主播”,教学质量堪忧。有媒体称,在线教育使老师被迫成了主播,直播课程常常被校领导及家长“围观”,使老师们感到芒刺在背。并且,课堂效果并不理想,通常情况是老师一个人尬聊,完全没办法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是老师无法兼顾家庭生活,身心俱疲。科技创投媒体36氪发文揭露,有些老师本身也是父母,自己当主播的同时,还要搞定自己孩子的直播上课。并且,家长作为老师要用电脑上课,孩子也要用电脑听课,设备不足也是一个矛盾事。

三是线上课程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且不利于学生健康。经济观察网文章提到,有学生表示,每天早上7点就得起来,准备好后在老师的要求下打卡,本来该有的假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高强度的课程和大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倍感压力。并且长期紧盯电脑屏幕也让学生眼部干涩,非常吃力。

四是线上教学受设备影响大,课堂效果不佳。一些媒体报道了教师对线上教学的反馈情况称,网络上的直播功能老师们需从头摸索,教学时看着屏幕上飘过的弹幕还常分心。同步上线人数过多,网络交互服务全面压力过载,致使直播无法正常稳定运行,延迟,卡顿、没声音等状况总是频发,教学效果不佳。

五是受制于硬件设施,教学资源难以实现公平分配。36氪文章提到,一些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家长经年累月不回家,条件大多有限,比如没有电脑等等,线上教学是这些学生触不可及的梦。

六是教育机构“跑马圈地”,背离政策初衷。《人民日报》《证券日报》报道指出,个别在线教育机构和平台提前上线新学期学习资源,以免费公益之名,行市场推广之实,导致新的“教育焦虑”,也让“停课不停学”的内涵被曲解。

三、媒体、专家建言献策

针对现行“停课不停学”存在的问题,许多媒体及专家提出建议。

一是“停课不停学”需教育部门科学设计、严谨推进。《人民日报》称,要避免“停课不停学”形式化、简单化。网上学习时间、网络课程内容、遴选相关技术平台与系统等都需要教育部门科学设计、严谨推进。《中国青年报》认为,必须重新制定与线上教育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知识组织规则,保障在家学习的教学场景、课程质量和学习深度。

二是要明确“不停学”要学什么。《人民日报》评论文章表示,广大教师、机构应以身心健康为核心倡导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科学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等,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锻炼、自主劳动、自主探究,实现更有价值的自主成长。

三是在线教学不要套用课堂教学方式。在新华社报道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在线教学在传授陈述性知识上有优势,在学习程序性知识方面没有优势。因此可以调整教学安排,利用这段时间更多学习陈述性知识,将实验操作、合作互动等程序性学习内容调整到正常开学后学习。

四是需采用统一的在线学习平台,施行统一管理。腾讯网针对贫困地区在线教育提出建议表示,学校遴选在线学习平台需要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进行,建议没有平台的区县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协商确定平台,便于管理。并对平台操作方法等进行培训,建议通过网络组织培训,确保每个环节、每个成员、每个步骤都不能有空档。

四、网民观点解析

图:网民观点占比

33%的网民表示在线教学让老师、学生和家长都沉重不堪,建议关停网课;25%的网民认为,每天长时间的上课和做作业,“停课不停学”反而让学生压力更大了;16%的网民认为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弱,没必要提前开设网课,而高三学生面临高考,需抓紧学习,因此网课不可一刀切,应分类实施;14%的网民表示眼下最根本的是控制疫情,尽早开学,在线教育问题就迎刃而解了;12%的网民提到,老师和学生上下课都要打卡,对此表示厌烦。

五、研判建议

《人民日报》文章提到,“停课不停学”对保障正常教学秩序和维护社会稳定意义重大,但也要防止落实和执行过程中的异化和走偏。“停课不停学”本是一件顺应防疫形势的好事,但却引发舆论风暴,其中缘由值得深思。因此,针对以在线教育为主要模式的“停课不停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教育部有关政策尽快下沉,扭转“停课不停学”误区。舆论反馈中“曲解”“误解”“误读”等定性始终伴随着“停课不停学”舆情高涨,可见,对教育部政策的误读是扭曲执行的根源,亦或是教育机构借机开拓市场的借口。2月11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中小学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有关问题进行解答,强行要求所有教师录播课程必须制止。下一步,建议加大教育部有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尽快下沉到地方落实执行,并加强监督,对“停课不停学”误区及时纠偏。

二是加强教育资源均衡分配,重点保障贫困地区学生“停课不停学”。12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教育系统疫情防控等有关工作情况,会上提到教育电视台将播出小学课程资源,覆盖偏远农村地区。建议密切关注贫困地区学生课程接收、学习情况,注意贫困地区学生及家长的反馈情况,因地制宜加强输送教育资源,缓解因地域差距造成的教育不公平现象。

三是详细规划网课教学内容,鼓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停课不停学”热议之初,初三、高三学生家长反应强烈,恐怕延迟开学,网络教学效果不佳等因素影响学生中高考成绩的担忧不绝于耳。因此,有关教育部门需注意到,缓解毕业年级学生及家长焦虑心态应是“停课不停学”的重中之重。因此网课教学除传授课业知识外,借此机会培养学生自律、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也是根治我国应试教育弊端的良方。

四是加强教育市场监管,严惩借机提前授课行为。《人民日报》文章称,个别在线教育机构和平台提前上线新学期学习资源,以免费公益之名,行市场推广之实。澎湃新闻评论也认为,要防止网课变成“提前学”“陪训班试用款”。教育机构“跑马圈地”的意图已经显现,建议教育部门在疫情防控期间加强教育市场监督和管理,严惩教育机构借提前授课等敛财行为。

五是倡导简化在线授课流程,避免强制教育本末倒置。在舆论反馈中,部分网民对老师、学生被强制打卡上线表示了反感,教师群体亦对强制录课等表达了不满。对此,教育部明确不得强制要求老师录课,不得要求学生每天上网“打卡”。建议不要将线上打卡等流程纳入到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评定体系,简化线上教学过程中不必要的流程,才能使老师、学生专注于知识本身。

六是借助此次疫情,推进教育体制机制进一步发展。《人民日报海外版》此前发表文章称,面对疫情,教育大有可为。网络教学正在改变整个社会教育资源的分配方式。这次疫情启示我们,需要更加系统地规划和建设线上教育资源平台以及相应的教学评价机制,从而在全社会形成更加立体、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此次疫情将“停课不停学”“线上教育”推上防疫一线,也启示教育部门完善线上教育体制机制,以便疫情过后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之中。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