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教育热点 >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弘扬“后稷文化”构建耕读教育体系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弘扬“后稷文化”构建耕读教育体系

发布时间:2021-11-12 00:32:09作者:佚名来源: 陕西省教育厅

  近年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自身办学特色,以弘扬“后稷文化”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勤学善思、身体力行、锲而不舍、开拓创新、乐于奉献”精神为核心,将“后稷文化”与理想信念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专业技能提升、社会服务创新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崇尚劳动,知行合一、砥砺求索,让“后稷文化”在新时代展现出了新风采。

  ——挖掘“后稷文化”丰富内涵,凝练学院文化气质。据《大雅•生民》《史记•周本纪》《汉书•食货志》等典籍记载,早在4000年前的尧舜时代,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官——后稷,就在杨凌一带“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启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先河。学院通过深入分析后稷教民稼穑的过程、后稷对中华农耕文明的贡献,进一步挖掘“后稷文化”的深刻内涵,赋予其时代意义,凝练出了“胸怀天下、扎根大地、力耕勤读、矢志兴农、立己达人”的文化内涵,并将其作为全体师生的价值引领与成才目标。

  ——构建“后稷文化”课程体系,加强学生文化认知。为学院结合涉农高校育人的目标和特点,成立了耕读教育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根据学生的素养发展和学习水平,将“后稷文化”融于专业教学中,通过学习后稷教稼事迹、了解中华农耕文化、感悟劳动之美、践行“后稷精神”等,形成了“通识教育课(后稷文化传承课)+专业教育课(在专业教学中融入耕读教育元素)+第二课堂实践课(以劳动课、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志愿服务为主)”的课程体系,开发了《二十四节气暨农耕文化》教育读本,增进学生对“后稷文化”的认知认同、为农服务的奉献精神。

  ——搭建多元育人平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一是建设“后稷学镇”,构建“一个平台、三个体系、四大基地”发展格局,形成打造现代农业人才高地、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合力。二是成立“后稷书院”,通过探索书院制通识教育实验班、举办文化专题讲座、开展系列后稷文化活动、赋予“后稷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三是建设面积达1000㎡的耕读文化馆,构建“力耕勤读”的校园文化体系,打造全区乃至全省大中小学师生耕读研学基地。四是建成劳动教育基地,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在此进行生产劳动和义务劳动。

  ——开展多形式主题活动,传承厚重农耕文化。一是开展“中华经典晨读”活动。要求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利用早晨第一节课前20分钟,开展包含农耕文化、二十四节气、经典古诗文等内容的“中华经典晨读”,诵读内容以学院编写的《中华经典晨读百篇》读本为准,每篇晨读一周。二是开展“二十四节气暨农耕文化”活动。通过挖掘节气历史由来,诠释节气概念,组织学生了解基本信息,掌握节气养生常识,学习节气民谚、七十二候、节气歌、节令歌等。三是利用后稷教稼园开展研学活动。组织学生通过仰望后稷塑像、沿走教稼台、循踩巨型脚印、参观仿古代石农具、辨识“五谷”图片、了解“农事授时图”、研究花卉苗木生长特性等,感悟深厚的“后稷文化”。四是组织师生参加后稷祭祀祈福暨农耕文化传承大典,观看大型史诗舞台剧《后稷》。

  ——创新社会实践内容形式,践行力耕勤读精神。一是开展“百名教授进百村”乡村振兴大调研活动。在全院遴选326名专家教授,组成108个服务团,利用暑期深入全省11个地市、100个县、165个村支农助农,形成了乡村振兴系列资政调研报告。二是开展“培育爱农情怀助力乡村振兴”劳动实践活动。在果蔬采收季节,组织大批学生走进田间地头,由农业技术员为学生讲解果蔬生长特性、栽培技术、采摘及后储等相关知识,并现场传授采摘技巧,使学生在帮助农户采摘果蔬过程中体味劳动快乐。三是组织师生常年送科技下乡。依托在彬州市、凤县和杨凌等地建立的11个产学研示范基地,选派骨干教师带着学生和课题到田间地头、进农民家中,了解群众的真正需求,围绕当地特色产业项目服务群众脱贫,极大地提升了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

  ——营造浓郁校园氛围,彰显耕读教育特色。一是以“后稷文化”为魂,2017年底在全院开展了大学精神总结凝练活动,形成了校训“明德强能言物行恒”、校风“诚朴勤奋求实创新”和学院精神“照准目标矢志不渝”,并组织师生广泛宣传学习、全面深刻领会,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将校园楼宇命名与“后稷文化”相结合,为三校区教学主楼取名水韵楼、林和楼、乐农楼、行知楼、致用楼等,发挥了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三是在各教学楼内绘制了二十四节气文化墙,在学生劳动教育基地设立了二十四节气标识牌,并为每一个节气配有相关图画、农耕活动、诗词和谚语。四是在学生劳动教育基地设立了长6米、高2.6米的“力耕勤读”景观石,并在背面镌刻《劳动赋》一篇,以弘扬“耕以养身,读以明道”的耕读文化精神。

  (责任编辑:周雨曦审核:刁巧燕)

  


原文链接:http://jyt.shaanxi.gov.cn/jynews/rdjj/202111/11/11797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