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教育扶智平台助力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片区教师培养
近日,由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研发中心(简称“省资源中心”)建设、运维的“陕西教育扶智平台”持续支撑和保障了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片区“三科”教师专项培训直播教学活动。
该项目是由陕西师范大学牵头,西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参与,贯彻落实《民族语言授课学校“三科”教师专项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组织开展的基于“互联网+教育”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活动。
陕西教育扶智平台”持续支撑和保障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片区“三科”教师专项培训直播教学活动
为高品质、高效率、高水平、高体验的保障此次网络直播工作顺利开展,实现“跨省、跨校、跨课堂”优秀师资的交流互动,充分利用“陕西教育扶智平台”软、硬件技术优势,调动平台的保障体系和服务能力,安排专人负责跟进,组织技术团队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全程技术支持与服务:课前组织召开线上平台技术应用培训会,发布平台操作指南,创建在线课程。线下进入各校,进行实地网络环境勘查与调试;课中以助教的形式全程参与课堂直播,对用户在课堂直播画面、输出音量等方面的反馈意见及时进行调整;课后上传网络课程并为教师提供课程回放答疑。
陕西教育扶智平台”持续支撑和保障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片区“三科”教师专项培训直播教学活动
针对内蒙古四盟市教师需求,4所师范院校及各中小学共开展两期教师远程培训直播活动。省资源研发中心不仅为第一期的高校专家网络直播课和第二期中小学校的“名师空中同步课堂”提供了线下课堂助教及远程技术服务,还充分利用平台已创建的优质课程资源,整合共享了“名师空中异步专题课堂”,为四盟市“三科”教师提供了优质教学资源。此次专项培训共计完成145课时“名师空中同步课堂”的名师线上直播课教学任务,75课时“名师空中异步专题课堂”。受众面覆盖陕、甘、晋、内蒙古四个省份,上百所学校、数百名教师参与了活动,上千名学生观看了相关课程。
此项工作,不仅检验了陕西教育扶智平台的整体运维工作,充分践行了省资源中心服务基础教育发展的使命与担当,更是对党中央落实推进统编“三科”教材使用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强力响应。
安康市电化教育馆
安康市推进陕西教育扶智平台及应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020年以来,安康市电化教育馆积极抓好“陕西教育扶智平台”在全市的普及工作,从应用模式试点研究到大范围推广普及,该馆坚持统筹协调、逐步深入、试点先行、示范带动,“扶智平台”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统一思想,明确思路。安康市教育体育局高度重视扶智平台在全市的推广应用工作,及时下发了《关于开展“陕西教育扶智平台”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并制订了实施方案,从组织引领、应用实施、培训提升和评价奖励等环节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主体。确定了“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电教部门牵头实施,各中小学校主导,‘三级三类骨干体系’引领,城乡教师共同参与”的工作思路。在全市推广基于“陕西教育扶智平台”应用的“一网二线三翼四级”互联网帮扶机制。一网,即依托“平台”开展网络帮扶工作,二线,即“帮扶学校-受帮扶学校-农村教学点”和“同层次学校”一纵一横二条帮扶主线,三翼,即通过帮扶,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四级,即省、市、县、校四级协作互助的帮扶、互助模式和工作机制。
——抓实培训,提高技能。该市的应用培训工作分三个层次开展,一是及时举办了全市扶智平台应用培训会,邀请省基础教育资源研发中心和扶智平台技术支持方来安康对各县区和中小学分管领导及业务骨干进行了平台应用专项培训,同时对平台在全市的推广应用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和要求。二是利用全市电教工作会和相关业务会等,有针对性地对市、县区和学校业务骨干进行平台应用技术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应用能力和操作水平。三是将扶智平台的应用纳入“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市县电教教研员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电教服务基层百校行”等活动中,通过技术讲解、观摩基于“扶智平台”环境下的名师示范课等,让一线教师充分掌握“扶智平台”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和网络教研模式。
——多方发力,协同推进。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平台推广应用的责任主体,充分发挥行政主导作用,将平台的推广应用作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和“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举措,主动作为,协调推进;市县电教部门积极参照省级试点工作模式,组织市、县区优秀学校参与跨县区结对帮扶,做好推进过程中的环境搭建、业务培训、技术支撑等工作;市电教馆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主动与省基础教育资源研发中心联系,在首期组织13所学校开展应用试点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组织70余所学校申请参与结对帮扶,经双向选择,再次明确14所学校与西安市有关学校建立帮扶关系,接受名校的对口帮扶和支援;汉滨、岚皋等县区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的办学优势,与区域内农村学校和教学点建立“1+1”“1+N”协作帮扶关系,通过平台的“双师课堂”“互动课堂”功能,开展跨区域的网络帮扶和交流活动;发挥“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体系”的辐射带动作用,将省、市县、片区和学校四个层级的优秀师资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建立以“平台”应用为核心的城乡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共同体,开展“名校+”“名师+”“名教研员+”结对帮扶工作,通过直播课堂、名师课堂、同步课堂应用,开展教研交流、教学互动等活动,实现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携手高校,互助双赢。2021年春季学期以来,市电教馆与安康学院师范生职业训练中心联手启动了基于“陕西扶智平台”环境下的远程美育支教试点工作,遴选学院品学兼优的师范生,组建“星火支教队”,充分挖掘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全面开展远程美育支教试点工作。按照“主题音乐教学”“常态化音乐教学”和“多学科美育教学”三个阶段,全面推进试点研究。在春季学期开展的第一阶段工作中,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以“学党史、守初心、办实事、开新局”为主题,通过扶智平台向白河县茅坪小学开展“十堂课十首歌”教学活动;2021年秋季学期以来,志愿者团队承担了白河县茅坪小学三年级5个班的音乐课教学任务,每周通过平台开展常态化远程音乐课教学活动。在工作推进中,安康学院团委负责志愿服务团队的组建和岗前培训,师范生职业训练中心负责网络教学环境的搭建并联合茅坪小学组织课堂教学;市电教馆负责协调各方面关系,并组织市内“三级三类骨干教师”成立辅导教师团队,加强对学生志愿者远程教学的课程设计、磨课试讲、岗前培训等工作。初步形成了“志愿团队组建-岗前培训-教学设计-磨课研课-试讲修改-教学实施-课后反思”帮扶流程。此项工作的开展,既挖掘了高校的优质资源服务基础教育,又为师范类高校学生提供了岗前实习和历练的机会,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有效解决了农村偏远地区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美育课程开设不齐等困境,实现了“互联网+”环境下,地方高校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互助双赢。
铜川市电化教育馆
铜川市教育局推进教育网络扶贫扶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为推进全市教育网络扶贫扶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2021年2月,铜川市教育局精心筹划、周密部署,以“陕西教育扶智平台”应用作为全市教育网络扶贫工作的重点,发挥人事、基教、电教、教研等部门联动作用,共同推动铜川市教育均衡发展。该市31所学校列为省级平台应用试点校,各校积极进行设备调试,搭建远程授课平台,组织平台应用培训,有序开展教学直播。同时,在全市智慧城市建设框架下,积极推进智慧教育建设,投入2000余万元,建设教育数据中心、精准教学系统、教育扶智平台等内容模块,对“陕西教育扶智平台”进行本地化部署,为下一步全市全面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应用方案。2020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铜川市教育局高度重视,组织开展座谈研讨,认为通过“三个课堂”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推动课堂革命,探索信息化背景下育人方式和教研模式变革,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解决薄弱学校开不齐开不好课的问题,显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弥合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支撑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经过认真研究,一致认为“陕西省教育扶智平台”就是贯彻教育部关于三个课堂的有益尝试,平台建立了“名校+”“名师+”“名教研员+”的网络扶智体系,精准推送名校校长管理经验、名师教学经验以及动态鲜活的教学资源,提升贫困地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城乡学校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促进教育公平。
2021年2月,市教育局深入调研,摸清家底,科学规划,印发了《铜川市教育局关于开展“陕西教育扶智平台”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明确了“试点先行,创新应用,提炼经验,整市推进”的工作思路,确定了31所学校参与试点应用工作,明晰了结对帮扶关系。
——培训引领,试点先行。2021年4月1日,铜川市组织召开“陕西教育扶智平台”应用培训会,邀请平台技术负责人解读了“陕西教育扶智平台”推广应用的背景和意义,对扶智平台功能模块介绍、设备调试、课堂授课进行了形象演示。培训会后,在31所试点学校先行开展扶智平台应用工作,4月13日,新区金谟小学与新区华原小学成功开展专递课堂,同上一节美术课,标志着全市扶智平台应用试点工作迈上一个台阶,随后试点学校纷纷开展活动,学生“同上一堂课、共享一名师”远程授课拉开序幕。截至目前,全市试点学校使用平台登录人数达480余人,登录人次3900余次,依托平台开展公开直播课10节,公开点播课31节,开展专递课堂3节,在全省“陕西教育扶智平台”项目简报中多次宣传。
——本地部署,全面推广。2020年底,铜川市新型智慧城市二期项目方案规划以来,铜川市教育局组织研讨座谈10多次,听取各方意见,将扶智平台本地化部署和应用作为智慧教育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行全面规划部署。主动与省资源中心联系,经多次实地调研,反复修改方案,确定构筑“扶智平台+学校录播教室”“名校+薄弱校”“名师+普师”“名教研员+教研组长”的网络扶智体系。其中“扶智平台+学校录播教室”是整个体系的基础,经过与项目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反复沟通,将陕西省教育扶智平台本地化部署、全部中小学校建设录播教室列入建设内容,为全市网络扶智体系打好硬件基础。目前项目建设已经完成公开招标,正在实施平台搭建和学校录播室建设,届时将实现全市中小学简易录播教室全覆盖,网络扶智平台应用全覆盖。
——结对帮扶,拓展范围。在逐步构建起本市网络扶智体系之后,为了更好发挥体系的作用,铜川市不断拓展帮扶内容。努力争取到省厅支持,依托“陕西教育扶智平台”,该市8所学校与西安航天城第一小学等学校建立帮扶关系,目前8所学校线下已与西安学校对接,制定具体帮扶方案,有个别学校已经如期开展名师示范课。积极鼓励与盐城市有帮扶关系的学校,充分利用扶智平台,建立起网络帮扶关系,提高帮扶的实效性和长久性。引导朝阳实验小学建起网上支部书记工作室,与结对的学校支部建立网络党建工作帮扶关系,开辟网络扶智的新领域。
今后,铜川市将认真落实《陕西省教育厅关于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指导意见》,以创新应用为中心,以全面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进一步重视完善网络安全工作机制,以活动推应用,以应用促提升,以提升助发展,把教育信息化工作融入并落实到教育工作方方面面,为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铜川新区裕丰园小学
扶智搭平台携手共发展
在铜川市新区电教中心的领导关心支持下,裕丰园小学2021年春季就已经积极开展扶智平台直播教学工作。上一学期有两名老师在扶智平台上授课,贾丽妮老师的美术课《动物唱歌的模样》受到了陕西教育网络扶智工作简报的报道。2021年9月中旬以来,每周学校向扶智平台推送一名教师,对牛村小学开展教学直播扶助工作,目前已经开展了5期。王欣老师的音乐课《早上好》再次受到省平台的表扬,学校消息报道被铜川市教育局宣传报道。
——学校高度重视。学校积极召开校委会和教学专项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此项工作的安排,并向广大教师积极宣传平台的教学意义和双师课堂的创新创优,同时从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能手中选拔优秀教师参加此项工作。教学处赵飞主任每周定时给新区电教馆上报一次授课教师名单信息,次周被安排的教师在省上统筹安排下在学校录播教室开始上课,帮扶学校牛村小学的学生接收视频同步上课。教研组也积极组织听评课活动,在了解对方学情的基础上给老师们磨课,尽可能地将问题规避到最小,为两校的孩子们呈现出精彩的课堂。
——老师们富有爱心和责任感。老师们听说给牛村小学送教,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件公益,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力量帮助到牛村的孩子们,是助人为乐的好事,大家都非常愿意去做这件事情,具有高度的责任心。都能认真备课,做课件,设计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策略,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体验,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营造出活泼有序、张弛有度的课堂教学氛围。把他们的优秀教学经验和优质的教学服务传输给牛村小学的孩子们,希望牛村小学和裕丰园小学的孩子享受同等的教学资源,促进两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
——与教师共同体发展引领工作相结合。学校为此项工作专门对接牛村小学的校长,使两校形成教师共同体,形成共同协作发展的良好局面。两校的校长大力支持此项工作,在每一次上课前,都会安排专门的电教工作人员和上课辅助教师。两校老师在上课前会互相对接:一是对接课堂教学网络畅通情况和一体机设备运行良好情况;二是对接教学内容和学情,裕丰园小学的授课教师会根据牛村小学孩子们的学情对课堂教学措施进行及时的调整,而牛村的老师会根据裕丰园老师的要求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课上的互动、课后作业的指导等辅导性工作;三是建立了“裕牛”教师共同体微信群,每次开展活动,专门负责的老师会把上课的链接和网址发到群中,便于牛村教师接收信息。正是有了两校间的协作和互助,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扶智平台线上教学的步伐。
——扎实做好课后反馈工作。学校深入开展教学效果课后反馈工作:一是要求两校教师根据自己课堂的实际情况分别撰写教学反思;二是面向学生设计制作了《教学效果反馈单》,要求牛村的学生课后及时填写上课感想,便于裕丰园小学掌握学情。从目前反馈的情况来看,这种形式便利了送课扶教工作,学生受益,百姓惠利,拓宽了两校教师的教学视野,促进了两校教师的交流研讨,促进了两校教育的共同发展,牛村师生都非常喜欢。
——与教科研工作相结合。扶智平台教学工作是跨学区的双师课堂教学,是国家倡导的扶智教学方式,也是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方式,是当前最新的教学研究领域范畴。学校积极抓住这一机遇,申报了相关的省级课题《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策略研究》和区级课题《线上线下教育融合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其中省级课题有牛村学校教师共同参与研究),并开始积极地搜集老师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一系列资料,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件、课堂实录、牛村课堂组织辅导反思、学生上课学习效果反馈等资料,要求两校教师在上课后将资源共同推送到教师共同体群,便于两校教师共同为后期课题申报成功后的研究做好准备。
(实习编辑:郭家谷审核:刁巧燕)
原文链接:http://jyt.shaanxi.gov.cn/jynews/rdjj/202111/12/11804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下一篇:喜见雏鹰振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