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创新形成“三式三微”心理育人工作方法,提高心理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融合式方法促进心理育人整体效能提升。育心与育德相融合确立工作理念。坚持培养爱自己、爱他人、爱世界的积极健康新人才,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他人、社会和谐互动。心理与体育、艺术、文化融合拓展工作方法。培训和指导体育、艺术、文化社团学生骨干开展以情绪和压力管理为目标的封闭式成长团体,每学期开设长跑、手工、绘画等十余个团体;运用绘画、观影、诗歌等形式每周开展心理育人活动;建设身心能量室、叙事表达室、心理主题书吧等学生自助式成长空间,帮助学生运用艺术、体育、文化多元方法获得心理成长。心理育人与生涯教育有机融合优化工作内容。通过心理课和生涯课、心理咨询和生涯咨询、心理主题活动和生涯主题活动相互融合的方式,形成回应学生生涯发展需要的心理育人内容体系。
精准式方法促进心理育人针对性增强。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和特殊学生群体针对性开展工作。举行“3·20心理健康周”,开展全校性心理健康筛查和广场心理咨询服务,全覆盖举办心理健康主题班会。举办学业受挫学生心理支持辅导员专题工作坊,开展学业受挫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心理咨询动员和团体心理辅导。举行9·20新生心理成长月活动。开展睡眠与科研压力管理、导师沟通等主题讲座或团体辅导。开展生涯规划、自我力量培育、生命意义等主题团体心理辅导。
协同式方法促进心理育人合力发挥。促进部门协同,每学期校领导召开心理育人工作专题会议,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讨论;建立学工、研工、教务、保卫、宣传等部门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加强校院协同,学校心理中心开通“心理育人”工作热线,指导学院协同开展心理危机高风险学生个案管理和跟踪干预。优化家校协同,建立学院与心理危机高风险学生家长定期沟通机制。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每年开展新入职教师、新上岗研究生导师、班导师心理育人工作培训,每月举办辅导员心理健康主题工作坊,每学期举行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培训。
微课堂促进心理知识普及。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必选课,采取小组式教学方式,在“大课堂”里形成“微课堂”,组建6-8人小组,学生通过课程小组进行学习、讨论、分享、互动,提高课堂参与和体验深度。建设《爱的心理学》系列微课,通过课堂在线等网络平台开放;开展公共选修课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部分通过微视频帮助学生掌握与爱有关的心理学知识,线下采用小组式学习方式侧重线上知识的讨论深化和爱的能力发展练习。开发创作系列动漫式移动微课,以短小精悍的小视频,针对学生关注的问题进行知识传播教育。
微活动促进心理能力提升。开展日常心理育人微活动,注重参与和体验深度,由有兴趣和需要的学生主动报名参加;活动分布至每周不同时间,学生有需求便有活动可以参加;活动形式多样,内容贴合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
“微积分”促进心理健康行动。倡导学生以微行动为自己的幸福和快乐负责,结合学校“三爱”心理育人工作理念,形成关怀自我、联结他人、走近世界三个心理健康行动模块,通过“微积分”学年台历引导学生促进自身心理健康微行动。
下一篇:扬州大学持续加强文明校园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