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交通学院多年来始终坚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不动摇,着力发挥民办学校党组织的独特优势,持续加强党的建设,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一、发挥政治优势,扎实办学治校之根
学校围绕落实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定不移地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办学治校的领导力。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9名党委班子成员中,6人进入校级行政班子,5人进入理事会,1人进入监事会,确保党组织在决策层、监督层、执行层发挥作用。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干部选任模式。党委设书记1名,副书记2名,其中党委书记和1名副书记分别由学校所在地的焦作市委、武陟县委推荐,经属地党委和省委高校工委商定后按干部管理权限任命,以便发挥属地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强化属地支撑效能。实行“党委首肯、前置嵌入”的议事决策程序。把党建工作要求纳入学校章程和工作规程,完善了8个模块共77项党群工作制度,详细规定了将党组织研究讨论作为“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的前置程序和制度流程,建立健全党组织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决策机制,既维护了理事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又保证了党组织的意图在重大问题决策中得到充分体现。实行“党务优先、专项支撑”的经费保障机制。除日常办公经费外,学校从2018年起每年拨付100万元的党建经费,并按照不低于13%的幅度逐年递增,2021年度预算为150万元。
二、发挥组织优势,铸牢思政教育之基
学校一以贯之地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培根铸魂的驱动力。选准一个基层组织建设的带头人。学校党委下设9个党总支,2个直属党支部,85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795名。其中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和36个教职工党支部,均由与学校一同成长、立志在校发展、熟悉党务工作的老员工担任书记。制定一幅强基引领行动的路线图。学校2019年启动“两化一创”强基引领行动,计划3年内90%以上的党支部全面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目前已建成12个校级“样板党支部”,其中7个党支部获评“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编好一张全员通联的思政网。统筹推进教职工联系大学生谈心谈话制度。按照每人联系18名学生的标准,组建全校1052名教职工参加、覆盖全校18426名学生的全员联络网。线上线下、谈心谈话,实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具体诉求。培育一个思政教育新高地。学校在原思政部的基础上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做为第一学院建设,把马克思主义学科、课程和师资建设摆在首位,重点倾斜,率先成立河南省内第1个高校社科联——黄河交通学院社科联,建立21个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基地,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习社”,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打造一个思政教育的主品牌。“黄河讲坛”是学校长期培育的思想政治工作项目。2016年10月开办以来,充分挖掘利用校内外优势资源,先后邀请56名党政领导、专家学者、时代楷模来校举办学术讲座,累计举办109期,参与师生5万余人次。
三、发挥创新优势,走稳立德树人之路
以立德树人为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目标和价值追求,坚持守正创新,把党的自我革新优势转化为办好高质量教育的创新力。强化战略首位度。把立德树人作为立校之本、作为理事会战略研究的第一课题,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校党委的第一议题,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为全校党政系统的第一任务,纳入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强化工作统筹度。坚持以大思政观引领、以系统思维统合、以问题意识贯穿、以担当精神深化,从完善再造内部治理体系出发,调整成立专门指导委员会,自上而下贯通学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资源调配权,统筹实施立德树人提升工程,深入推进教师思政、学科思政、课程思政、网络思政、环境思政等重难点工作领域改革,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着力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强化品牌特色。学校重点抓住理想信念与爱国主义类、学风考风类、基础管理与行为规范类、“二涯一规”(学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人生发展规划)与创新创业类、人格培养与成长反思类、舆论引导与典型示范类、历史传统与校园文化类、学生日常服务类、社团实践与学生干部类等九类工作载体,培育具有示范性的“三全育人”特色工作品牌。强化育才契合度。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围绕人才供给侧需求改革,不断深化应用型大学内涵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产教融合发展,建成了国家智能清洁能源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填补了华中地区特别是河南省的汽车研发、评价及认证一体化空白。
(黄河交通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