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权威声音 > 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21-12-04 11:02:29作者:佚名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厅直属学校: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9﹞47号)和教育部、中组部、中宣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函﹝2019﹞8号)、中宣部、教育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教材﹝2019﹞6号),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课程作用,加强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思政课建设分类指导,推动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现就加快推进我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基本原则

  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形成与发展规律,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坚持“全程贯穿”与“学段差异”相结合,做到育人主题一以贯之、教育内容纵向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使大中小各个学段知识相互联系和贯通,使学生知识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完善。

  三、重点内容

  1.更新教育理念。坚持“五育并举”,突出育人功能和价值塑造,注重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增强整体化、系统化、一体化的教育意识,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需求,综合考量不同的家庭、社会成长环境,全面树立践行“大思政”的教育理念,结合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等要素,统筹建立横向贯通、纵向衔接的大中小学思政课程,实现思政教育和学生发展同频共振。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成长,教育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认识社会、直面人生,增强学生抵御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的能力,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之中。

  2.建强师资队伍。明确配备要求,足额配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严格核定聘任条件,严把入口关。要适度扩大高校马克思主义类专业招生规模,培养更多合格的专业人才,加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源头储备。完善编制保障,核定或调整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时,要充分考虑思政课特点及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建立健全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配置机制。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轮训制度,加强新入职思政课教师岗前培训;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培训学院、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等,每3年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至少进行一次不少于5日(40学时)的集中脱产培训,并纳入在职培训记录。完善思政课教师职称评聘标准和办法,各高校要在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工作中,严格落实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切实保证思政课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岗位比例不低学校平均水平。构建符合思政课一体化要求的教学反馈与调整机制,助推思政课教师精准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时刻关注学科前沿和政策动态,不断补充新知识、了解新情况、吸收新经验,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和内容,实现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的有机转化。在模范教师、教学名师、各级教学成果奖等评选推选活动中向思政课教师倾斜,表彰一批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优秀思政课教师,激发广大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素质能力和教学水平。进一步健全完善思政课教师退出制度。

  3.开展交流研讨。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领头雁,要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教研资源,主动对接中小学校,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建设跨学段跨学科的片区交流机制和集体研修备课机制,针对教材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跨课程、跨学段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开展专题研修、集体备课、同上一堂课、示范教学展示等活动,打通各学段之间的教学壁垒;适时发布教学指南、教法建议等,就各学段思政课讲什么、怎么讲、讲多深等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达到全员培训的目的。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手拉手”备课机制,发挥思政课建设强校和高水平思政课专家示范带动作用,共同探讨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规律,打造一批思政课一体化创新课堂,形成质量较高且具有河南特色的大中小学思政精品示范课例,定期开展优秀课例展示活动,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常态化大练兵、大比武、大展示活动,以赛代训,以赛促建,充分展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果。

  4.建立评价体系。认真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在专家选聘、职称评审、岗位占比、课题申报、科研成果、实际成效、典型示范、激励举措等方面注重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思政课考核评价体系,将客观量化评价与主观效度检验结合起来,综合采用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动态评价等方式,以科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明确与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特点相匹配的评价标准,在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评价中教学实效和教学研究权重,开展思政课特色项目、特色课堂、特色备课组、特色教研组、特色学校、一校一品等系列特色评估活动,为拓展思政课教师发展空间提供多种渠道和有效保障。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政课教师评价体制机制,加大思政课教师激励力度,评先进、树典型,鼓励教师重品位、创特色,激发他们从事思政课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思政课教师成长注入动力、活力。各地各级教育部门要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推进情况和实际成效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各学校要将思政课学习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索记入个人档案,作为学生评奖评优重要标准,作为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参考。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纳入教育发展规划,作为学校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把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情况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考核、办学质量考核指标体系;学校党组织负责人是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对学校思政课的统一领导,落实党组织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

  2.设立指导机构。成立河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领导、指导、咨询、督查、评估等工作,协调、指导和推动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有关决策部署及工作要求,打破思政课条块分割、学段分割的壁垒,强化总体统筹和分类指导。

  3.强化区域协作。依托办学条件和成效较好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区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联盟,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交互授课、交流研讨、专题论坛、听课评课等活动,搭建交流平台,发挥区域协同作用,推动开展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研究、宣传、指导工作。鼓励和支持中小学与有条件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跨学段签约共建,充分挖掘资源,联合开展教学研究。

  4.强化督导检查。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情况纳入对学校督导的重要内容,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配备、培养培训,以及学校落实思政课规定课程课时要求,开展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相关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各市地、济源示范区、直管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本地领导机构,明确一体化建设专责部门,统筹考虑,协同区域联盟,做好本地一体化建设工作。

  5.促进社会参与。要注重发挥各级党校、干部培训学院、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等应发挥自身优势,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开发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项目。积极协调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等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实践教育提供便利。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积极性,拓展教师发展平台和资源。

  

  附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区域联盟建设牵头单位及片区名单(13个片区)

片区牵头高校覆盖区域
郑州片区郑州大学郑州市、漯河市、巩义市
开封片区河南大学开封市、兰考县
新乡片区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市、鹤壁市、长垣县
焦作片区焦作师专焦作市
信阳片区信阳师范学院信阳市、固始县
南阳片区南阳师范学院南阳市、邓州市
安阳片区安阳师范学院安阳市、濮阳市、滑县
洛阳片区洛阳师范学院洛阳市、三门峡市、济源市
商丘片区商丘师范学院商丘市、永城市
周口片区周口师范学院周口市、鹿邑县
许昌片区许昌学院许昌市
驻马店片区黄淮学院驻马店市、新蔡县
平顶山片区平顶山学院平顶山市、汝州市

  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 河南省教育厅

  2021年11月19日

  


原文链接:http://jyt.henan.gov.cn/2021/12-02/235834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