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教育访谈 > 广元市打好“减负提质”组合拳

广元市打好“减负提质”组合拳

发布时间:2021-12-04 10:50:28作者:佚名来源: 四川省教育厅

  

  

  “学校开展课后服务,不仅解决了下午家里无人接孩子的燃眉之急,还能辅导孩子作业、拓展孩子兴趣爱好,这么好的政策早就该来了!”广元市利州区南鹰小学学生家长汪满说。

  “双减”之后,如何在减轻孩子负担的同时,提升教育质量?这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更是各地各校不得不答好的时代“考卷”。近日,记者走进广元市各学校看到,当地正通过统筹增减关系,打出“减负提质”组合拳,推动“双减”落地,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落实“双减”,打出校内外组合拳

  下午五点,管乐合奏声从南鹰小学渐渐传出。完成课后服务第一阶段作业辅导后,学生们按照课表,或参加“小红鹰”管乐团、或在舞蹈室内跳舞、或在操场上打篮球,玩得不亦乐乎。该校的课后服务涵盖了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5个学科、8个类型的特色课程,让学生的校园生活充满了乐趣。

  “目前,全市386所义务教育学校都开展了课后服务,参与学生19.97万人。”广元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赵崇杰介绍说。2019年,广元市先在实验小学、利州中学、081中学试点课后服务,得到了家长们的肯定。“双减”政策出台后,课后服务在全市学校铺开。各个学校集思广益、开拓创新,不断丰富课后服务的内容、优化课程形式。

  081中学组织学生开展快乐游戏课程、自主学习课程和社团拓展课程,让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享受幸福、健康成长;南鹰小学确立“课程保证全,老师你来选”的课后服务超市模式,推动了课后服务长效化、特色化发展;旺苍县石桥小学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阅读、乐器、体育等14个活动项目,深受学生欢迎。

  “让学生既拥有强健体魄,又拥有书香气质、才艺技能,才是课后服务的关键。”广元市实验小学校长高齐君说,学校采取长短课时相结合的课后服务模式,既有学科辅导,也有素质拓展,能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增强课后服务的有效性。

  除了校内课后服务的全面铺开,广元市教育局还重拳出击,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第一时间建立了市县教育部门联动的“双减”工作专班,要求各县区严格落实“双减”政策,立即停止审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指导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帮助有需求的校外培训机构转型为艺体、素质能力提升等类型的培训机构。

  提质增效,用活市内外资源

  走进刚落成的兴安初级中学,“品”字形的教学楼,新中式的设计风格,亭台楼榭、石木砖雕,让人眼前一亮。“每个班的学生不超过45人,小班化特色教学让学生能享受更加均衡优质的教育资源。”兴安初级中学校长邓应富说,学校的标准运动场、报告厅、理化生实验室等智能化教育教学设施一应俱全。

  “把城区最好的地块用来发展教育”,这是广元市优化布局,解决群众对优质教育强烈之需所达成的共识。今年秋天,兴安初级中学的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利州广场、老072医院东坝片区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在解决城区“大班额”问题的同时,广元市也积极应对“乡弱”“村空”的问题,编制了《广元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实施方案》,规划到2025年,全市调整中小学(幼儿园)218所、教学点246个,主要撤销生源不断流失的空壳学校,合理分配师资和教学资源。同时,全市积极推行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和“名校+”工程,通过“城区学校+农村学校”“优质学校+薄弱学校”“优质学校+若干薄弱学校”等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拓展和增值,让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覆盖到每一个学生。

  与此同时,教育局还鼓励各类学校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积极开展校际、市际合作,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新建的兴安初中引进了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形成“兴安初中——成都七中育才学校”资源共享长效机制。“同步备课、同步授课、同步作业、同步考试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共享优质资源的同时,学习热情更为高涨。”邓应富说。

  


原文链接:http://edu.sc.gov.cn/scedu/c100498/2021/12/3/5bb9842cf54a4c9daccfc131f88503a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