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教育热点 > 浙江教育报:盐碱地变成致富田——宁大甲壳动物增养殖团队“南蟹北养”行动侧记

浙江教育报:盐碱地变成致富田——宁大甲壳动物增养殖团队“南蟹北养”行动侧记

发布时间:2021-12-09 00:25:04作者:佚名来源: 浙江省教育厅

  11月25日,宁波大学海洋学院青年教师王欢博士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继青蟹、缢蛏之后,海水物种美国红鱼、黑鲷在河南盐碱地交出满意答卷……内陆盐碱地海蟹、海虾、海贝、海鱼混养模式全部到位。”当天,当地养殖户、验收专家等30余人齐聚河南省兰考县张庄鑫旺水产养殖基地,开展了一场“河南盐碱地海水鱼养殖现场验收会”。阳光普照,水塘里鱼虾跳动,带来一片生机。在场的人心里都欢喜:多亏了宁大甲壳动物增养殖团队的过硬技术,如今内陆百姓在当地也能吃上新鲜海产,盐碱地已然变成致富田。

  想法“种”在盐碱地,“长”出新发现

  混养模式在盐碱地得以成功实现,要从2017年宁大海洋学院院长王春琳带领团队调研说起。那次调研,他们的目的地是河南兰考黄河盐碱地。

  “我国大约有14.87亿亩盐碱地,一直以来产出甚微。调研中我们发现其水体的盐碱特点有适合东海青蟹生存的潜在可能。”王春琳说,青蟹属于东南沿海的高档海产品,颇受市场欢迎,但年仅16万吨的产量使其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如果能把青蟹养在盐碱地,将有效提升渔业后发地区生产和供应水平,助力地区脱贫致富。

  有了这个想法,团队开启了南蟹北养的探索。“青蟹能在盐碱地存活吗”是他们面临的第一道难题。“由于青蟹所处环境的海水盐度在20‰上下,而黄河盐碱地的盐分浓度变化很大,有时普遍低于3‰。如果直接将蟹苗放入极度低盐的环境中,会导致蟹苗大量死亡。我们需要不停地选育适合低盐度的青蟹品种。”作为团队核心成员,王欢主要从事青蟹低盐适应机制研究,专业的敏感度让他察觉到,解决能否存活问题亟待一场实验。

  2018年春节,王欢回老家河南延津过年。路过之处,大片大片的黄河滩让他灵光一现:不如就把青蟹养在黄河滩里,看看能不能活!于是,王欢带领学生与兰考县张庄村的养殖户张四培合作,成立了第一个盐碱地养殖基地。

  那年6月,团队带着200多只蟹苗前往基地。一路上,由于天气原因,蟹苗在高铁上发出臭味,王欢和同行的学生不敢吭声,只得时刻注意蟹苗箱。10月底,团队赶到兰考进行验收,连找3天都没有找到一只蟹。“当时很失望。后来发现是我们对当地气候变化把握不准,天气突然转冷,青蟹打洞藏身,加上放苗量太少所致。”王欢说。“平日里经常能观察到,小蟹苗都长到馒头大小了。”一旁,张四培说道。

  青蟹“能活”还不够,“养好”更重要

  “最重的蟹有1斤,其他的都是八九两,最小的也有4两半。”验收完第一个养殖周期的产出,河南省海泽情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强笑着说,许多人吃了盐碱地养的青蟹,都说味道和海边的一样,特别鲜美。如今在河南延津县,越来越多的人吃上了“本地青蟹”。这是2019年,该县加入盐碱地养殖后打开的新局面。

  “当时我们团队研发出了苗种快速高效淡化技术,这让我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适应盐碱地环境的健康苗种。无论是从哪里拿来的青蟹,无论海水盐度是多少,3天内都能淡化到1‰,保证蟹苗成活率达到98%。”王欢告诉记者,该项技术的特点是快且高效,能够有效节约水电成本。原来,在2018年10月验收后,团队聚焦海水的快速淡化,将其作为青蟹养殖的重点。而海水盐分降低多少、降低节点如何把握,每一处细小的调整都体现着专业技能。

  然而,这还不够。对于宁大海洋学院的科研团队而言,“盐碱地青蟹蜕壳困难,个头不大”是他们需要解决的第二道难题。“我们从水质入手,猜想‘此盐非彼盐’。与海水相比,延津、兰考的盐碱水缺少很多矿质离子,这些离子正是螃蟹蜕壳生长时所需的关键元素。”王春琳回忆,2020年年初,团队扑在水质矿质离子与青蟹生长的关系上,通过查阅文献、实验研究,终于揭示了盐碱地的盐与矿质离子及青蟹生长状况之间的科学关系。于是,他们在不破坏生态的情况下,利用农肥缺啥补啥,将水质调整到最佳养殖状态,盐碱地的肥力也提高不少。同年7月,团队还将基于这项发现的盐碱水关键离子调控技术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我们针对不同青蟹的幼苗大小开发了不同的运输装置,确保在将淡化好的苗种从宁波运送到内陆的过程中的存活率。”从入学到研三,宁大海洋学院渔业发展专业学生李幸跟随导师王欢亲历项目全过程。他说:“盐碱地现在亩产50~70斤青蟹,个大质好。没有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产量更加客观。虽然运苗过程比较艰辛,但实实在在的产出成果让辛苦变得有意义。”

  科技助力产业“兴”,“共富”是目标

  今年10月,教育部公布了第四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的推选结果,宁大申报的《海蟹安家黄河边 盐碱瘠土变良田》项目成功入选,经过全国103个项目的激烈角逐,从入选的31所高校中脱颖而出,位列第一。“首先,因为我们的技术很新。在盐碱地养殖青蟹是一个创新之举。其次,我们的技术经历了4年探索已比较成熟,切实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作出了贡献。”谈及入选原因,宁大海洋学院党委书记蔡真亮有感而发。

  如今,在马强的养殖基地,所用工人均为当地村民,除了日结的150元工资外,村民们还通过收捡螺蛳赚取第二收入;兰考、延津两地的养殖户也纷纷按照宁大团队的建议,采取“鱼虾蟹贝立体混养模式”,走上了生态致富之路;河南当地人才可以享受家乡提供的优质发展机会,减少了背井离乡的烦恼;河南延津县政府也对项目给予很大扶持力度,批了3000亩的盐碱地进行青蟹养殖,推动产业链发展;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地理卷中,也出现了“说明在兰考黄河边盐碱地发展青蟹养殖业的意义”一题。

  这些新样貌,是项目之初团队成员不承想象的。“南蟹北养的实践过程比较曲折,内部技术是难啃的骨头。”王欢记得,2018年一只蟹都没看到时的灰心时刻、在开始做淡化技术时实验室学生的消极情绪;王春琳记得,在试行混养初期遇到的品种搭配难题,团队一起到基地里,探讨品种的一致性与差异性;李幸记得,项目之初被人质疑“好端端的,为何要去内陆养海鲜,肯定做不成”的时光;蔡真亮也记得,团队成员来回奔波,车票买了一张又一张……

  事实证明,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近两年,山东、内蒙古、宁夏等地的盐碱地区的农民纷纷发来“技术邀请函”,希望在技术支持下,自家“瘠土”也能变成“肥田”。“全国各地的盐碱地都有各自的离子组成特性。接下来我们要对不同类型分别考虑。”在王春琳的设想中,团队既要推广可复制经验,又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我们将进一步摸索适宜的放苗密度和放苗规格,从降低养殖成本、创新养殖模式、对盐碱地价值三方面进行尝试,提高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针对养殖模式的升级方向,王欢补充说。


原文链接:http://jyt.zj.gov.cn/art/2021/12/7/art_1532836_5891844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