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专栏 > 【中国城市报】五个坚定不移推动山东教育走进新时代

【中国城市报】五个坚定不移推动山东教育走进新时代

发布时间:2021-12-09 00:41:49作者:佚名来源: 山东省教育厅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新的历史起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集结号和动员令,为我们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提供了根本遵循。

  通过认真学习全会精神,深刻领会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了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深刻领会把握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进一步坚定了信仰信念信心;深刻领会把握党的百年奋斗“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进一步汲取了继续前行的智慧和力量;深刻领会把握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要求,进一步鼓舞了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士气和斗志。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结底靠人才、靠教育。山东省教育系统将把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在新时代推动山东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为此,我们将做到“五个坚定不移”。

  坚定不移加强党的领导

  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

  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党管干部人才、党管意识形态,推动高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小学校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办学治校全过程。推动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持之以恒深化正风肃纪,倡树“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落实“保五争三奔第一”的要求,优化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坚定不移实立德树人

  培养勇担当的时代新人

  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上下功夫,深入实施思政课改革创新“六大工程”,用好大中小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本》。在传承红色基因上下功夫,深入开展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实施革命文化传承育人工程,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在建设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上下功夫,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坚定不移以人民为中心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高质量按期完成各项教育民生实事。“十四五”时期,山东省将投资480余亿元重点改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另外,为应对城镇新增人口入学压力,每年将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各200所以上,努力做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积极稳妥做好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内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工作,缓解家长和社会教育焦虑。

  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创新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锚定“三个走在前”,落实山东省委提出的“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和“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推动山东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主动服务行业产业需求,加快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省属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加大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力度;主动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双高”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多出科技创新成果,努力解决关键共性技术和“卡脖子”技术难题。

  坚定不移维护安全稳定

  打造教育改革发展良好环境

  坚决守好疫情防控底线,落实落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切实维护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决守好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强化宣传思想阵地管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坚决守好校园安全底线,持续开展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系统推进学校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真正把学校建成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山东省教育系统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埋头苦干、不懈奋斗。(作者系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原文链接:http://edu.shandong.gov.cn/art/2021/12/7/art_11975_1029576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