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教育监督 > 疫情下的来华留学教育思考

疫情下的来华留学教育思考

发布时间:2020-05-14 18:10:14作者:来源:

  在疫情全球蔓延和国内高校准备复学之际,做好来华留学生工作不仅对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有重要意义,对传统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危机中,要系统梳理疫情期间整体工作,改革来华留学生招生、教学、管理、服务和就业等方面的工作,抓住来华留学生工作的关键点,直面专业学习和思想引导工作。

  面对挑战,要跳出固有思维,寻求新思路,谋求新变革。要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和整体观念,对来华留学生工作进行全面统筹、系统考虑,做好顶层方案设计。要在危中见机,在具体的工作中,抓重点,分层分类、集中精力解决关键问题,以点带面、逐次解决教育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疫情形势下的新挑战

  在全球疫情的严峻形势下,国内高校须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学,传统的来华留学生工作面临诸多新的挑战。

  思维意识的挑战。原有传统的来华留学生工作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师生延迟返校,各时段的工作安排推迟,甚至不少在海外的来华留学生无法回到校园,常规的工作思路在当前形势下捉襟见肘,迫切需要新的思维意识作指导,以确保当前各项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管理体系的挑战。受疫情影响,传统的招生、毕业和日常管理体系面临冲击。疫情是危也是机,克服危难就会迎来机遇。面对疫情的冲击,须从传统的管理体系中跳出来,通过重新梳理、思考和调整,全面升级来华留学教育管理体系。

  教育教学的挑战。受疫情影响,学校无法集中进行线下教学。在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对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来华留学生进行有效的线上教育教学和思想引导也是全新的挑战。

  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要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可见“全周期管理”意识在超大城市疫情防控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为完善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提供了新思路。“全周期管理”意识对于疫情期间的来华留学生工作,以及今后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周期管理”意识是一种管理思维,要求做到与事物的变化周期相一致,实现全周期的动态管理、闭环管理,做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反思。现在对疫情从暴发到结束的周期尚无法预测,更没有最终结论,但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却有自身的周期,如一年中每个月的工作要点、来华留学生从入境到出境的周期工作要点、来华留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周期工作要点,等等。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既要注意时间周期,也要注意环节周期,从开始到结束,实现系统闭环。

  首先,要对来华留学教育大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的周期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尽管疫情期间,很多工作无法按时启动和进行,但仍有部分工作是必须要完成的,时间可适当顺延,但不能过度延期。重要工作要做到“不误农时”,如期开展。例如招生工作,一旦错过关键时间节点,即使疫情结束,短期内也难以挽回损失。

  其次,要对来华留学生工作模块有系统把握。工作模块之间的周期体现在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前期工作如有缺失,其后的工作必定产生连锁反应。例如专业教学,一旦部分基础课程的教学停滞,或者未进行有效教学,其他相关联的课程也将难以顺利进行,对于知识逻辑严密的理工科专业尤为如此。因此,需要对课程安排做好调整,线上教学期间尽可能安排语言文化类相关课程和部分难度较小、知识关联度较小的科目。

  再次,要对来华留学生入境管理和疫情防控的周期有全面把握。疫情防控责任重大,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事前、事中和事后都要实现全周期全过程管理。针对来华留学生入境返校,要做好预案,考虑到每一个环节,做好事前防范工作;事中要重视每一个环节,确保落实到位,不留空白;事后要做好总结,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例如从第一个留学生入境返校,到最后一个留学生入境返校是一个大周期,中间任何一个人都不能遗落;留学生个人从入境到隔离期满、检测正常,最后顺利回归课堂是一个小周期,其间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周期内的所有阶段、所有环节都要在维护大局的前提下统筹、安排到位,确保工作稳定有序推进。最后总结经验,查漏补缺,以备将来。

  1.jpg

  浙江师范大学来华留学生志愿者协助入户登记、核查留校来华留学生信息

  升级来华留学教育管理体系

  在全球疫情危机中,我们要从传统的工作模式中走出来,通过重新梳理、思考和调整,从招生入口、管理过程和毕业出口三个阶段考虑,从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提升的角度全面升级来华留学教育管理体系。

  统一招生标准,凸显来华留学整体品牌。疫情在国内暴发时,不少国家从中国撤侨,一度对来华留学生的心态和其未来的期待造成较大冲击。然而,随着中国疫情得到基本控制,成为全球疫情中的“安全岛”,中国的留学教育优势又得以彰显。在以往的招生工作中,由于全国的来华留学生招收工作缺乏统筹,各高校基本上各自为战。在当前疫情全球蔓延的形势下,一些传统的留学目的地大国吸引力降低,来华留学的形势将会发生积极变化。因此,今后更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统筹考虑,统一招生标准,严格准入条件,提高来华留学生生源质量,从入口处就凸显留学中国的整体品牌。

  优化毕业管理,实现线上毕业审核认定。传统的毕业审核、毕业管理工作均为线下进行。目前,还难以预料未来一段时间境外疫情的发展和防控情况,我们有必要未雨绸缪,探索电子化、无接触、远程的毕业答辩、毕业审核、毕业典礼和毕业证书发放等工作。这需要一个完整的系统流程来实现,不是单所高校能独立完成的,尤其涉及到中国政府奖学金生,还需要国家层面的统一协调和政策支持。线上毕业审核和认定等工作一旦实现,不仅有利于疫情期间留学生毕业工作的开展,从长远看,更有利于开展来华留学的远程培养探索,大大拓展来华留学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升级日常管理,探索线上趋同化管理。一方面,疫情防控更加凸显了趋同化管理的优势。疫情期间,实现了中外学生趋同化管理的高校,各部门、各专业学院分工协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学和教学科研育人,来华留学生的线上教育管理稳步推进,取得了较好效果。校院两级趋同化管理,多部门协同,让更多专业学院和更多部门参与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减轻来华留学生工作的归口部门或归口学院的压力;另一方面,传统的趋同化管理也需要在疫情期间进一步升级,在设计中国学生线上教育管理方案的同时,一并考虑来华留学生的线上教育管理方案。

  2.jpg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在校400余名国际学生构筑起一道健康安全防线

  抓住来华留学教育管理关键点

  来华留学教育管理,尽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但关键和核心部分是专业教育和思想引导,一个涉及能否掌握专业能力,一个涉及立德树人。当前阶段,应删繁就减,抓住核心和重点工作,保证总体工作的平稳有序。

  一方面,做好来华留学生线上教学。当前,来华留学生分散在世界各地,由于时差大、网络设备参差不齐、各地学习条件和环境差异明显等原因,线上教学质量会受到一定影响。这种形势下,如何有效开展线上教学,保证教学进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开展课程过程评价、阶段测验和课程考试;如何解答学生专业知识疑问;如何反馈教学效果,等等,都需要思考和探索。例如针对时差问题,如何保证每一位来华留学生都不遗漏。关于上课方式,是通过直播、录播,抑或采用翻转课堂方式等,不同专业、不同内容可有不同的考虑和选择。此外,对于全留学生班和中外学生合班教学,方式也有较大差异。诸如此类的专业教学问题均为教育管理的新问题,需要从事来华留学生工作的教育管理人员不断探索、交流和总结。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推出何种举措,既要保证一定的教学进度,确保专业教育不断线,同时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使教学效果不打折扣。

  另一方面,做好来华留学生思想引导。思想引导是来华留学生工作的重要方面,涉及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尤其在当前疫情全球蔓延、一些西方媒体制造有关中国不实言论的形势下,如何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做好来华留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就显得尤为艰巨。一是要利用思政课程,以及留学生辅导员、留学生管理员,通过线上课堂和线上交流活动,讲解当前形势和任务,说明滞留海外的来华留学生暂时不能返校的原因,同时分享中国抗击疫情的典型人物和事迹,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立体展示真实的中国;二是要通过组织在华留学生现身说法,撰写个人抗疫小故事,制作小视频,宣传在华的安全生活,展示中国有序的复工复产复学情况,传播真实感人的中国抗疫故事,让更多目前身处海外的来华留学生了解真实情况,感受中国力量;三是要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对来华留学生和其他境外回国人士做到标准一致、态度一致,既要严把工作关,又要展现工作温度,让来华留学生感受到我们的严格认真和人文善意。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疫情更加快了这一变化的速度,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实践中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和认同。来华留学教育事业与国家整体命运休戚相关,扎实做好来华留学生工作,对应对当前疫情和未来长远发展都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作者 邱洋海 系浙江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教师)

  来源|《神州学人》2020年第5期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