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帧帧无声的画面,却获得了网友们热情的掌声——
绍兴市上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屏幕前一位来自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神情严肃,他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屏幕那头不断比划手势的聋哑老人,不错过任何一个细节。他不时快速打手势给出回应,随即转头告诉流调队员,这位老年人之前曾去过哪里、做过什么。
近日,这一幕“无声的流调”走红网络。非常时期里,上虞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党员教师金海锋配合当地疾控人员为聋哑人进行流调的短视频,温暖了人们的心。
12月19日,记者连线了这位一直参与当地疫情防控工作的手语老师。当被问及短视频里的那一幕时,金海锋有些腼腆地说:“大家都在齐心协力。其实,我只是为上虞战疫做了一点小事。”
时间回到12月8日凌晨3时,正在熟睡的金海锋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叫醒:“下午能到区疾控中心帮个忙吗?他们遇到了一位聋哑人。”学校校长这样问道。
“没问题!”金海锋不假思索。
12月8日下午1时半,金海锋按照约定的时间,准时出现在上虞区疾控中心,开始了一场长达3个多小时的“无声流调”。流调对象,是一名年逾70的聋哑老人。
刚开始沟通,一个难题便摆在了眼前:这名老人只会使用当地的地方性手语,两人交流时难免出现不少模糊之处。为了尽可能准确地还原每一个细节,金海锋将看不懂的手语拍下来,又辗转联系了当地的聋哑学生,再在当地老师的帮助下,转译成全国通用的手语(相当于“普通话”)。
“队员们这些天太辛苦了。我多问一些,他们后续的工作就少一些。”金海锋告诉记者,3个小时的沟通过程中,为了让对方更加清楚地明白流调队员所提的问题,他通过嘴型、手势、书写等多种手段沟通交流。
疫情期间,在上虞区参与流调工作的队员是由省、市、县(市、区)各级疾控中心的人员混编而成。由于队员们都没有学习过手语,加之流调任务繁重,在遇到聋哑人等特殊群体时常常出现沟通困难的情况。于是,热心的金海锋成为流调队的“熟面孔”,近些天,他已经为5个聋哑人员进行了流调工作的翻译。“每次流调,都是体力和脑力的双重挑战。但我依然随时待命。”他说。
实际上,有着25年特殊教育学校工作经历的金海锋一直是当地疾控中心、公安系统的“编外人员”。每当流行病学调查、案件侦查涉及到聋哑人等特殊群体时,不少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热心的金老师。
“这些过程,经常是磕磕绊绊的,特别是需要获知对方具体的姓名,以及去过的地名时,有的聋哑人不会写字表达,沟通会变得异常困难。” 金海锋告诉记者,每一次的手语翻译,花上三四个小时是常态。
除了参与流调工作外,在特殊教育学校工作的金海锋还积极参与到了防疫工作中。“聋哑人接受信息的渠道有限,疫情发生后,他们容易焦虑、害怕。”他说,非常时期里,他和同事们还通过微信聊天,让聋哑学生们接受正确的防疫知识。
“我们都应该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