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壮族、满族、土家族,但你听说过穿青人吗?在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的新生里,就有一位名叫张飞的女生,她的身份证民族一栏写着“穿青人”,这是一个在56个民族之外的民族。
资料显示,穿青人是发源于贵州的原生民族,清朝时被称为“穿民子”,后来因为他们穿着的衣服为青色,被称为“穿青人”。2014年,“穿青人”首次写进身份证民族一栏,即身份证上所注民族为“穿青人”。根据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穿青人”人口约有67万人,其中,贵州省毕节市的织金、纳雍两县在当时已分别超过20万。而张飞就来自毕节市纳雍县鬃岭镇坡戛村。
这个“穿青人”有什么神秘之处呢?“穿青女孩”张飞在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生活的还习惯吗?她的大学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听张飞讲讲不一样的民族风情和生活。
来学校后才知道自己很“特别”
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今年共录取新生3722名(含134名本科生),其中汉族占比98.5%,其余有彝族、侗族、回族等54个少数民族的学生,而“穿青人”只有张飞一个。
扎一个马尾辫,说话声音很轻,爱抿着嘴笑,张飞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腼腆秀气的邻家女孩”。张飞说,她的家乡坡戛村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居住着苗族、汉族、穿青等民族,其中大多数是苗族。因为身边的人大多是苗族或穿青,所以她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
“刚到学校那会儿,我对什么都懵懵懂懂的,只知道自己是来自较远地方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也可以和其他少数民族同学一样享受各种政策。还是学校发现我是穿青人以后,我才知道自己有多‘特别’。”张飞腼腆地笑着说道,“学校安排了一名汉族女学长和我做朋友,由她帮我尽快融入大学生活;辅导员汪老师详细了解了我的家庭情况,她一有空就来宿舍辅导我学习,还帮我申请了3000元的助学金;在前不久召开的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上,系主任王老师得知我是第56个民族之外的民族‘穿青人’,他也和我结成了对子,给我一对一的帮扶。此外,同学们都很关心照顾我。比如在宿舍里,虽然我年纪最大,但是舍友们反倒像姐姐,都是她们做我的生活‘小顾问’。学校放假时,也是她们做我的出行‘小导游’,带着我爬齐山,游平天湖,逛西街,采购生活用品。”
想看“池州傩”和家乡有什么不一样
“知道我是穿青人后,有一阵子,同学们很好奇,都想看看我的身份证,好奇穿青人是怎样生活的。”张飞告诉记者,其实她的家乡坡戛村和全国大多数农村差不多,除了在家务农,也有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我的爸爸就在毕节打工,妈妈则在家边务农边照顾我们姐弟六个。这几年家乡发展得挺快的,村子里盖起了一栋栋小洋楼,公路也通到了家家户户大门口,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开车回家过年了。”
“穿青人”有什么独特的民族风情呢?面对这个问题,张飞思索了一会说:“也没什么特别的,基本上与汉族村差不多,只有我奶奶那一辈的老年人,还穿着民族服饰。我奶奶就经常穿着一身青色的衣服,头上还包着青布。还有就是除了过年之外,我们还会‘请菩萨’。就是在农历三月初三那天,请戏班子来村子里表演‘傩戏’。”张飞告诉记者,听说池州也有傩戏,她很好奇,希望有机会也能去探个究竟,看看“池州傩”和家乡的“请菩萨”有什么不一样。
回家乡做医务工作者是她的志愿
从家乡到池州,需要先坐车到毕节,再坐飞机到合肥,最后转车到池州。由于路途遥远,爸爸妈妈抽不出那么长时间,打小没出过远门的张飞,是独自辗转来到池州的。
为什么要千里迢迢来到池州求学呢?张飞说,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发时,她正好在读高二下学期。高考前的这段日子里,她看到了很多感人的抗疫故事,钟南山、李兰娟、陈薇等院士,成了她心中的英雄;而那些抗疫一线的“90后”“00后”年轻人,成了她心中的向往。因此,她决心高考填报医学专业。在教育系统工作的姐夫告诉她,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很不错,池州也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所以她填报了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如愿以偿地来到了池州。
“来到学校后,我发现学校不但环境好,氛围也好。”张飞说,宿舍最让她惊喜。新建的宿舍楼,每六个人一间,上床下桌,不但有独立的卫生间,还有空调。她的宿舍条件很让家乡的同学羡慕。但是,有一点却让她大吃一惊。她原以为大学生活是轻松自在随意的,谁知根本不是这样。她读的是护理专业,除去最后一年的实习期,她需要用两年的时间系统性学完所有的课程。课程排得满,老师抓得又严,她的生活就是教室宿舍两点一线,天天连轴转。“老师常常对我们说,你们一定要拼了命地去学习,因为未来你们要帮助的是那些生病的人,你们手里面攥着的是他们的生命!”
张飞表示,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她越来越热爱自己所学的护理专业。毕业后,她希望能回到家乡,做一名真正的护士,像那些抗疫英雄们一样,用自己的双手,用所学的医学知识,尽可能帮助更多的人。(唐馥娴 特约通讯员:程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