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学院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部署要求,积极推进教师评价制度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引导广大教师认真履行育人职责。
突出师德导向,坚持第一标准。学校坚持“四有”好老师标准,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制度设计,学校党委成立了师德建设领导小组,设置了教师发展中心,坚持书记、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守好一段渠,各部门(单位)种好责任田,制定了《关于在职称评审、人才引进工作中严把思想政治关的若干规定》《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等制度,把师德表现作为业绩考核、职称评审、评先评优首要要求,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注重结果运用,在所有教师评价工作中实施师德失范行为“一票否决”,全面落实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师德失范通报警示制度,师德评价结果直接进入教师个人档案。注重师德教育,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用百年党史中涌现出的师德模范,教育引导教师学史崇德,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注重学习宣传,开展“十大师德标兵”“优秀教师”“文明教师”“学生心中的好老师”等评选表彰,在校园网、宣传橱窗中广泛宣传报道师德模范、师德标兵,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突出实绩导向,注重基本要求。学校把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着力扭转重科研轻教学倾向。构建了“3+1”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从学生评价、督导评价、院部评价、教学创新评价等四个维度,建立健全教师教学综合评价,全方位、多层次对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职称评审条件,评为优秀、良好层次的教师,学校给予一定资金奖励。严把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关,举办新进教师培训班,加强教学方法与能力培训,考核合格才能单独承担教学任务;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新开课教师助课、试讲环节评议合格方可承担主讲任务。加强教育教学评价结果激励,规定了教授传递本科生教学最低课时,把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社团活动计入工作量,将教学竞赛获奖、指导学生学科竞赛获奖等纳入职称评聘和校长教学质量奖项申报要求,引导教师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
突出育人导向,坚守初心使命。学校强化一线学生工作,把到一线中去、到学生中去,作为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制定了《领导干部联系学生班级制度》《领导干部联系学生支部制度》,把联系学生、深入课堂、宿舍等一线作为领导班子年度述职的重要内容,要求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必须至少有一年担任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推动育人职责落地落细。学校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健全校院两级领导干部讲党课和形势政策课制度,讲好学生人生思政大课,教育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讲好思政课程,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投入300多万元建成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体育馆、三维虚拟红色教育体验馆,实施“馆课结合”育人模式;讲好课程思政,实施“112”育人工程,充分挖掘专业课思政元素和德育功能,培育100门课程思政优秀课程,培养100个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构建由各学科专业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组成的双学科课程思政教师团队。
突出服务导向,坚持价值评价。学校加快破除“唯论文”“重数量、轻质量”等倾向,注重质量标准,突出服务人才培养、社会贡献导向。坚持科研反哺教学,鼓励教师把科研成果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之中,不把论文数、项目数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挂钩,在教师职称评审业绩中,把教研论文或教研课题作为必备条件,将成果转化业绩、专利推广应用前景、决策咨询报告等成果应用情况纳入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的代表性成果范畴。以成果转化运用、服务社会为导向,加强对科研可转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发展前景、决策咨询等指标的综合评价,取消对论文级别、项目层次、专利一经发表、立项、授权即可获得一次性奖励的做法,而是在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后,按照每次收益情况分次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其他人员予以奖励。
(河南工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