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教育访谈 > 洪雅县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洪雅县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2021-12-21 00:45:08作者:佚名来源: 四川省教育厅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精神,洪雅县下好“先手棋”、做好“团体操”、打好“组合”拳,全面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推动全县体育事业稳步发展。

  “三位一体”,下好学校体育“先手棋”

  立足课堂,发挥体育教学“主导作用”。一是各校按国家规定配备专职体育教师,配齐配足体育器材。二是各校开齐开足体育课,指导学生开展常规体育训练,定期开展学生体质达标检测。三是各校根据实际创编体育校本教材,让体育教学有章可循、收获实效。四是推进“一校一品”学校体育模式,成功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7所、全国校园篮球学校2所;阳光体育示范学校省级1所、市级4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级1所、市级5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个。

  依托活动,发挥体育活动“辅助功用”。一是积极推进足球项目普及,着力打造校园联赛、俱乐部联赛和营地夏令营三项品牌。女子足球队取得省锦标赛第6名,市足球比赛冠军2次,亚军一次。二是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三是组建学区体育社团,选派优秀体育教师担任教练,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对体育特长生进行训练,培养体育好苗子。四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各类体育比赛,成绩优异。

  完善设施,发挥体育设施“保障功能”。投入3600多万元,新增体育用地200余亩,新建学校标准400米塑胶场地3个、标准11人制足球运动场5个、标准8人制足球运动场5个。各校还根据实际情况配置足球运动场43个。

  “多措并举”,做好群众体育“团体操”

  坚持“四化”要求,全面实施“小康健身工程”。按照群众体育“组织网络社会化、场地设施多样化、健身指导科学化、健身活动生活化”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兴办相结合,全面实施“小康健身工程”。全县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城市社区、乡镇、村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2017年,洪雅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玉屏山先后两年被评为“全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

  遵循“三为”方针,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坚持“城市体育以社区为主,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主,农村体育以镇、村为主”方针,大力推进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定期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和全县篮球、足球等各类体育比赛。先后承办了2017年“七里坪杯”全国健身锦标赛、2018年中国玉屏山第三届国际长板速降公开、2019年全国健步走四川七里坪站比赛。2019年,省全民健身运动会羽毛球比赛青少年组混合双打一等奖。

  推进“二维”建设,同步完善“城乡体育设施”。全县统筹协调,同步推进“二维”(城镇和乡村)体育设施建设,实现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2020年底,投资1.2亿元,占地66203平方米的县文体中心建成投用。全县城区有公共体育广场5个,社区活动中心5个,全民健身步道总长10公里。各镇(乡)、街道行政村(小区)有篮球场184个,健身路径213条,室内体育活动室56个,体育场地面积61.58万平方米。

  “三创结合”,打好竞技体育“组合拳”

  创办“业余”体校,加强专业指导。创办业余体校1所,聘用教练员8名,在训运动员50余名,代表市承担省运动会青少年足球、射箭、拳击等参赛项目训练任务。运动员曾荣获里约残奥会“五金一银”、全国二青会皮划艇比赛冠军、全国少年男子拳击锦标赛48KG级第三名,省青少年锦标赛射箭第二名、拳击第三名、足球第六名。

  创设“实战”模式,提升训练实效。搭建体育比赛平台,开展校内比赛、学区联赛、全县竞赛,以赛促训,提升学生体育竞技水平。以足球比赛为例,每年组织班级比赛、校级联赛、学区联赛400余场次,参加县级、市级、省级乃至全国足球赛50余场次,举办青少年足球邀请赛30余场次。女足运动员罗俊莎、邵利君选入省集训队,代表四川省参加2025年全国运动会。

  创新“师培”方式,提升教师素养。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全县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以足球师资培训为例,邀请省足协、成都体院、乐山师院的足球专业教练对全县体育教师进行足球专业技能培训;选派教师参加省级、全国的教练员培训。全县现有C级教练员2名、D级教练员4名、E级教练员4名。

  


原文链接:http://edu.sc.gov.cn/scedu/c100498/2021/12/14/35382cc519ad4e7fa75c64f3af85ebca.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