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专题策划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践“四新”教学模式 提升铸魂育人实效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践“四新”教学模式 提升铸魂育人实效

发布时间:2022-01-06 04:47:16作者:佚名来源: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工院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作为“党委书记项目”积极推进,通过搭建新平台、拓展新课堂、培养新骨干、打造新基地,让学生在校园内外、线上线下浸润式地理解“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思想真谛——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这是高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根本前提。”11月5日,2021年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举行,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们在交流授课心得时,不约而同表达出同一心声。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苏工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作为“党委书记项目”积极推进,依托新思想践悟馆,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阵地,把深化实践育人作为新思想入脑入心的重要方式,多措并举,让学生在校园内外、线上线下浸润式地理解“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思想真谛,自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锻造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健康身心、精湛技能、敢为人先、国际视野、持续卓越”素养的时代新人。

  搭建新平台:把思政课搬进“践悟馆”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活生命力也植根于实践,学生在实践活动、基层一线、虚拟空间等舞台上探索未知、接受新生事物,可以更好地沐浴新思想的春风,自觉当好“手把红旗旗不湿”的时代先锋。

  江苏工院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形成与发展、阐释与践行等方面,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新建具有科学性、趣味性、美观性、丰富性的新思想践悟馆,已成为学生喜爱的感悟堂、兴趣屋和资源库,自开馆以来已接待校内外各界师生群众逾万人次。馆中全景思政实践教育资源、VR体验式教学资源、学生参与式活动现场等设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的总“剧本”细化成学生可亲近的第二课堂实践“台本”,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对课堂理论知识再次思考、再长见识、再造品格,与此同时,学生的所思所想反馈到课程教学之中,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地改进课程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教导青年学生要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才能得到知识的‘干货’,只有和群众实践结合,才能把‘水分’挤掉。”该校党委书记秦志林介绍,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打造这个“践悟馆”就是希望青年学生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通过互动的方式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

  拓展新课堂: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

  关键课程我来讲,学言学语话思政。12月11日下午,江苏工院第二届“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比赛精彩开幕,18名大一新生走上讲台当起“小老师”,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则洗耳恭听当起学生。

  比赛现场,同学们围绕“中国精神”“理想信念”“正确的人生观”及“道德品格”等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现场教学展示,阐述了他们作为青年人对思政课的理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我们思政工作者就是要全力以赴投身思政课堂,擦亮关键课程的金字招牌。”学校宣传部部长黄良斌表示,让大学生走上思政课讲台,用学生的语言讲述党的伟大成就,讲述时代里的典型人物和感人故事,可以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可亲、可感、可传”。

  该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教学之中,有机地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编制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指导教程,举办了“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党的故事”“百年心向党,青年勇担当”等主题活动,师生们既当导演又当演员,在娱乐中边教边学边练,在实践中真学真信真懂,加深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作为思政课教师群体中的一名新兵,我能感受到学校加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浓浓氛围。”江苏工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教师王增上说,课堂形式变得更活了,学生主体作用发挥更明显了,讨论、演讲、辩论、调查等形式让学生真心爱上思政课。

  江苏工院21空乘三班熊云庭说,“思政课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创新的授课形式为我们讲解思政元素,培养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感觉到明显与高中所学不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易于让我理解,我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培养新骨干:“青马工程”彰显活力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该校党委副书记季跃东介绍,学校坚持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精心打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和学生社团“新思想理论研究会”,充分运用学生骨干资源,发挥学生理论社团作用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学生骨干从教育对象变为思政工作的先锋力量。

  2021年5月29日,江苏工院第九期“青马工程”先锋班学员来到海门港新区,瞻仰海门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碑,参观扎西村党群服务中心,在大东博士园里,学员们围坐草坪,聆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专题讲座,分组手工制作“红船”,学唱“南湖的船,党的摇篮”,还现场体验活字印刷,亲手印制“入党誓词”,并以红色故事、红色记忆为题材,表演了《不忘初心跟党走》《家书》《南山有梦》等小话剧、配乐朗诵、歌曲类节目。青马班学员任媛媛认为,学生骨干就是要热爱生活、工作和学习,“肩头”宽、“骨头”硬、“心头”热,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在社会服务工作中成长锻炼,成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纽带。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校立即选拔一批学生骨干担任学校宣讲团成员,打造一支“青年人讲给青年听”的党史特色宣讲队伍,线上线下同时开展主题宣讲,用一场场生动的主题报告,用生动的语言和大量的历史文献进行了全方位的讲解,在学生中引起良好的反响,让“信仰坚定、使命担当、赤子之心”的关键词在学生骨干的内心生根开花。该校还举办了“百年党史”微型图文展、“道德讲堂”、课外经典导读等活动,借鉴“经典咏流传”“开讲啦”“诗词大会”等央视文化节目的元素,将国学经典、历史典故、诗词歌赋、国粹艺术等中华文化知识融入到学生社团活动中去,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

  打造新基地:社会实践中绽放理论之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近年来,江苏工院先后与南通博物苑、海门港新区管委会、海门区悦来镇、陆洪闸毛泽东塑像私人收藏馆、江苏炜赋集团有限公司、南纤公司技术中心等单位共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设立“王飞理论名师工作室”,邀请“理论名嘴”走进校园,送思想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校内理论专家深入校外街道社区、公司企业、党政机关等开展党史宣讲10余场,服务对象3000余人,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晒黑了皮肤炼红了心。”今年暑期,该校组建150多个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团,让每一名青年学生都能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给每个团队明确了指导老师、带队老师与团队负责人,用实际行动投身祖国建设和家乡发展,为社会各界群众开展志愿服务、送宣讲、送文化、送技术。团队依托各地红色资源和社区,组织青年学生赴祖国各地开展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多种形式活动,用青年人接地气的语言讲述党的故事,从“小切口”讲“大道理”,从“原汁原味学”到“有滋有味讲”,通过讲好一个个红色故事,使党史学习教育更加深入青年学生工作中,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感悟奋斗初心,勇担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学校搭建各类校外实践平台,旨在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周天一介绍,学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充分运用组织协调、宣传报道、演讲辩论、调查研究、艺术展演、社会服务等形式,在知行合一中担当作为,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可靠的实践引领。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近年来,该校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力度,配齐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现了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在线课程为补充,理论社团为先锋,理实网馆一体化教学改革持续推进的新局面,思政课教师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微课竞赛荣获多个奖项。学校注意发挥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带头作用,先后成立党的理论通俗化研究中心、现代家庭研究中心、江海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和张謇职教思想研究中心等四个学术类研究中心,通过组建各类科研团队,追踪前沿问题,成功立项10多项市厅级以上课题,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项目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点建设试点项目。

  “青年学生坚定初心、志存高远,社会就能充满活力,具有后劲。”江苏工院校长陆锦军感言,今天培养的时代新人,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坚力量,人才培养工作应当反映新时代的特点和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深入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才能与时代同步伐,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来源:《南通日报》 2021年12月27日 第A12版


原文链接:http://jyt.jiangsu.gov.cn/art/2021/12/27/art_57810_1023231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