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在想,是怎样的好心人,会愿意无私的为我的孩子捐献造血干细胞,能让他重获新生......您就是拯救他的天使。”12月30日,一封饱含感激之情的信件,到达了宿州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2018级通信工程专业学生高昊的手上。这一天,一场感人的生命接力在安徽省立医院上演。21岁的“00后”高昊成功捐献288毫升混悬液造血干细胞,为一名罹患地中海贫血的11岁小患者送去了生的希望,是寒冬中的暖阳。他也成为了中华骨髓库第12564例,宿州市第20例、宿州学院第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受学院委托,12月30日一早,宣传部部长李真、学生工作部部长李月云、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杨杰到捐献现场看望慰问高昊。李真、李月云、杨杰详细询问了高昊同学的身体状况,叮嘱他注意休息,对他无私捐献造血干细胞拯救一名血液病患者的善举给予高度评价,并代表学院向他表达了慰问。
为血液病患儿送去“生命的种子”
2018年8月,热爱志愿公益活动的高昊,在学院参加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活动,成为中华造血干细胞捐献资料库志愿者。同时,入校以来,高昊还参加了三次献血活动。2021年3月,高昊接到电话得知自己与11岁血液病患者初次配型成功。“当天晚上,我就和家人说了一下,家人们开始还有点担心,通过我给他们详细地介绍,很快他们就同意了此事。”随后,高昊再次进行了高分辨血样采集,与该患者高分辨分型检测配型成功。由于患者当时身体情况较差,移植医院给出了暂缓移植的通知。高昊知道后委托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给移植医院的医生带去消息,转告患者小朋友:“咬咬牙,顽强些,我陪你一起坚持下去,我们一定可以战胜病魔。”
在焦急的等待中,10月13日,高昊接到安徽省红十字会通知,于12月25日赴安徽省立医院做相关准备,12月30日正式捐献。5天住院期间,高昊每天注射2针造血干细胞动员剂,用于把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周围以方便采集。虽然有点腰部酸疼的症状,但是比起挽救一个生命来说,高昊觉得这点短暂的疼痛都不值一提。捐献成功后,高昊很高兴,“能用自己的爱心挽救这个小生命,让受助者获得新生、共享幸福,是一件让人非常开心的事。”随着288毫升混悬液造血干细胞一同送到患者身边的,还有一张高昊写的祝福卡。“祝小朋友身体早日康复、好好学习、积极面对生活,希望你之后的每一天都能够过得开心——远方的大哥哥”。一场爱心的接力,让原本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亲如兄弟。
让爱在无声中传递
高昊为人低调,做事不张扬。当学院提出想给他举办一场欢送会的时候,他说“欢送会就不要搞了吧,太麻烦了”。他反复强调,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他而言,只是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情。当被问及最初是如何想到进行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加入中华骨髓库的时候,高昊说,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安徽省高校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宿州市红十字会志愿者杨杰老师对他的影响很大。在捐献过程中,杨杰老师给了他细心的指导,让他很安心,觉得捐献就是一件普通事。
2018年1月31日,杨杰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随后,他积极宣传普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让师生了解到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对身体没有伤害的知识,引导更多的师生加入到了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的队伍中来。同杨杰老师一样,高昊表示,今后他也将向杨杰老师一样,继续奉献爱心、传递爱心,积极带领身边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用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年轻人的崭新风貌和责任担当。在高昊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这场爱心接力中,浓浓爱心传递,涓涓暖流涌动。自2018年以来,学院已经有杨杰、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学生张琼丽、高昊3名师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数学与统计学院毕业生白宇、外国语学院毕业生刘畅也纷纷在毕业后不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爱一直都在,还将在无声中传递下去。
让造血干细胞捐献成文明新风尚
近年来,学院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以爱心温暖校园,以真情奉献社会。成立“三献”(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师生先后深入校园、社区、乡镇、献血点等场所,普及“三献”知识,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三献”志愿服务队中来。自服务队成立以来,组织献血知识宣传40多次,大型集体献血活动11次,无偿献血近6000多人次,共捐献全血158.76多万毫升,417人采集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受益人数不断增多。
捐献造血干细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下一步,学院将大力宣传报道高昊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先进事迹,发挥好典型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更多的师生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队伍中来,为社会奉献一份爱心,使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一种文明新风尚。(张苗特约通讯员:邢雪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