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教育调研 > 涪陵区多措并举推动教师减负走深走实

涪陵区多措并举推动教师减负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2022-01-06 05:11:20作者:佚名来源: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涪陵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精神,聚焦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主责主业,严格清理规范涉及中小学校各类不合理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与“进校园”事项,切实减轻教师负担,确保学校精心育人、教师潜心教书、家长安心工作。

  第一,开展三项治理,明确减负工作方向。一是坚持分类治理。紧扣学校关注、教师关心的突出问题,认真梳理分类,找准问题根源,严格精简文件,严控会议质量,倡导发短文、开实会,确保学校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高专业素养和业务技能。二是坚持系统治理。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变管理者为服务者,引导学校正确处理好教师减负与管理增效之间的关系,严格实行教委领导包片、联系科室包校“四不两直”督查制度,坚决纠正“痕迹主义”机械式做法。三是坚持统筹治理。强化统筹协调,注重宣传引导,积极争取相关部门、乡镇街道支持,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清理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活动,为学校松绑、给教师减负,着力营造宽松、宁静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校园氛围。

  第二,强化三个保障,夯实减负工作基础。一是强化组织保障。站在服务学校、服务师生、服务教育教学的高度,把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分析研判,制定整改举措,严把审批报备关口,打表推进减负工作。二是强化制度保障。针对文山会海有所反弹、督查检查评比考核过多过频等问题,印发《切实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10项具体措施》,将减负工作纳入机关各科室、直属事业单位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定期开展检查评比,建立问题整改清单,严格实行销号管理,推动为基层减负落地落细。三是强化基础保障。构建“互联网+教育”新形态,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育教学实效,全区62个教管中心、直属中小学全覆盖建成集视频会议、工作交流于一体的智慧办公系统,节省办文办会办事时间20%以上。建成涪陵教育云平台,推行电子备课、电子课业,开展视频教研培训、网络直播平台远程观摩等教研培训活动,教师备课、作业批改时间分别缩短15%、30%以上,助推全区9000余名在职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第三,做实四项统筹,提升减负工作实效。对标《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减负十项清单》,统筹开展考核评比、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等4个方面自查整改。一是规范督查检查评比事项。按照“能合并的合并、能取消的取消、能精简的精简”原则,进行集中清理整治,只保留“开学工作检查”“校园安全联合大检查”“教学大比武”等督查检查评比等14项,减少54.8%。二是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严格落实进校园教育活动申报制度,坚持新增进校活动提前一周备案审核制度,严控进校活动项目和数量,坚决杜绝强制要求师生及其家长看视频、做问卷、答题目或关注公众号、下载金钟罩、警快办等行为。对市教委及区委区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的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等专项工作,实行清单管理、统筹安排。保留“建文建卫”“中国传统文化”“宪法宣传”等社会性事务进校园活动6项,较同期减少4项、减少40%。三是规范精简相关报表填写。建立各类教育信息数据库,规范基本信息采集和管理,杜绝多头填报、重复填报,努力做到一次采集、最大限度使用。2021年开展师生信息、疫苗接种、办学条件等数据采集7次,较上年减少3次、减少30%。四是规范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和培训。严格按流程抽调借用乡镇学校富余教师到城区学校交流,坚决杜绝在城市创优评先活动中安排中小学教师上街执勤及其他与教师职责无关的工作。严格规范中小学教师培训内容、培训时间,严格把关非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未经同意的非教育部门培训不予认定学分,2020年以来组织开展疫情防控、疫苗接种等非教育教学培训720人次,仅占总培训人次的3%。


原文链接:http://jw.cq.gov.cn/zwxx_209/bmdt/qxxx/202112/t20211231_1026895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