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块沉甸甸的牌子送到了合江县尧坝镇初级中学校长陈富春手中——“四川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在省委依法治省办、省司法厅批准的第三批“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中,尧坝中学赫然在列,作为基地中唯一的农村初中,获得这块牌子显得意义非凡、分量沉重。
尧坝镇,地处川渝黔结合部,距合江县城37公里、泸州市22公里。尧坝初中就在这个始于北宋、兴于明清、现为4A级景区的古镇中。因地处“川黔走廊”“茶盐古道”,学生不但耳濡目染川黔古镇文化,更是受到“三省交界”地社会环境复杂的影响,未成年人保护问题成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点和着力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在连续多年保持目标考核综合评估一等奖的基础上,作为泸州市禁毒教育的“特色亮点校”,将法治教育带进立德树人的深水区。
法治的种子,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法治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特色,一方面是由学校地处川渝黔交界地的特殊性决定,另一方面也是学校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长期探索中逐渐形成的。”陈富春说。
走进整洁的校园,《宪法》《民法典》的展板就在操场旁边。在“环境润生命法德育人才”的横标之下,“普法教育阵地建设”“普法教育队伍建设”“普法教育系列活动”等图文并茂的宣传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校园每一处都是育人的环境,每个细节渗透着法治教育——“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设计成一个钟表的样式,时刻教育孩子注意人的思想和行为是有指针和界限的;“文文”和“明明”两个卡通形象让价值观教育贴近青少年的“最近发展区”。
学校200米法治文化墙上,“正行”“养德”“承贤”“拓新”的校训设计得古色古香;围墙上还有关于道路安全、预防诈骗、保护环境、预防校园霸凌等法制宣传漫画;草坪中,凌子风、王朝闻等从尧坝走出去的名人塑像,以一种无声的榜样引领着青少年。
由鲜艳的三角梅和绿树葱茏的“法治长廊”成为学生课间休憩的好去处。“徙木立信”“克己奉公”“约法三章”“公私分明”等成语故事,装裱在走廊檐下,被绿色的藤蔓环绕。
“我们要让法治的种子在校园生根发芽。哪怕孩子们在这里坐一下,无意中多看一眼,普法守纪的教育就能起到作用。”副校长李波告诉记者,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法治教育相辅相成,传统文化中往往蕴藏着法治教育的内涵,把两者融合起来正是学校教育的着力点。
“基地”为辐射点,引领周边县区法治教育
在尧坝中学,禁毒教育是特色。“四川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的申报成功和合江县首个“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设在学校密切相关。每年都有数千名孩子在这里参观禁毒展览、观看禁毒影片、开展禁毒主题活动,接受法治教育.
从2012年开始,在县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尧坝中学开始建设“合江县禁毒教育基地”。经过10年的扩建和完善,总面积达520平方米的禁毒教育基地成为合江县乃至泸州市学校进行禁毒教育和法治教育重要场所。禁毒基地分为“知毒、识毒、拒毒、禁毒”四个板块。现具备每天600人的参观能力。
基地的墙上,挂满了孩子们自己画的各式各样的手抄报。翻开学校校本读本《禁毒知识50问》,读本将毒品的认识、预防、打击,以及面对毒品应该怎么做,一一告诉孩子。多功能厅播放着法治教育视频,实现了趣味式互动、沉浸式体验。
学校把毒品预防教育与校园文化、课堂教育、专题活动、家长课堂、社区共建和创建活动相结合,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禁毒教育体系,即“十三个一”活动:一套禁毒教育管理系统、一本校本教材、一堂法治课、观看一部影片、一节禁毒班会、一期黑板报、一张手抄报、一次主题演讲、一次征文、一期校刊、一支由师生组成的禁毒志愿者队伍、一部自创的微电影、一次禁毒教育文艺汇演。通过小手拉大手,成功教育和帮扶数名家庭有吸毒史的学生健康成长。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与基层派出所密切相关,我们会积极配合学校教育,让法治教育走进每个孩子心中。”尧坝中学法治副校长、尧坝镇派出所副所长姚勇经常来学校做讲座,走进学生寝室了解孩子们思想动向,宣传普法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