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实践育人,着力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多元化、教学组织规范化、教学流程标准化、教学内容精准化、教学项目品牌化五“化”格局,推动思政课课堂五“变”,增强思政课育人的五“有”。
搭建“线下+线上”平台,教学资源多元化,教学场域“少”变“多”。着眼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合,拓展校外实践教学资源。截至目前,已拓展10余个红色革命教学基地、5个三线建设遗址教学基地、5个乡村振兴实践教学基地以及多个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等。着眼新媒体新技术与思政课高度融合,丰富校内实践课堂。建成大国工匠、红色文化、四史教育等数字资源库,建成VR+思政虚拟仿真中心等。着眼微平台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打造“微思政”“微足迹”“微话题”等实践教学线上交流平台,营造浓厚的实践教学文化氛围。搭建“线下+线上”平台,教学资源丰富化,教学场域多样化,促进思政课的“有声有色”。
推行“主讲+辅讲”方式,教学组织规范化,课堂教学“独奏”变“合奏”。主讲和辅讲教师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团结合作,确保实践教学组织有序、高效推进。营造了“生生互讲、师生互讲、师师互讲”的生动局面,让思政课从“独奏”变为“合奏”,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有来有往”。
贯通“讲、观、赛、评”环节,教学流程标准化,课堂主体“局外人”变“局内人”。讲,教师立足实践教学基地实际讲历史、讲故事、讲政策。观,通过沉浸式体验,亲身观察、调查研究,深化对历史的了解,深化对国家政策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赛,基于实践教学的实际,设计不同竞赛内容,让学生在参与各级各类竞赛中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理论的认同。评,学生全程参与反馈,教师动态监控学生学情,教师及时给出评价。“讲、观、赛、评”的四部教学,推动思政课堂“有条有理”。
打造“一基地一特色”,教学内容精准化,“教材语言”向“教学语言”转变。依托不同基地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各有侧重、特色鲜明。在红色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注重“四史”教育和传承红军精神。立足三线建设遗址特色,教学内容中注重弘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三线”精神。针对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实际,教学内容注重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结合企业基地实际,教学内容注重职业道德培养以及工匠精神传承。“一基地一特色”实践教学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强化思政课的“有情有义”。
建设“一课一品”,教学项目品牌化,教学质量“有效”变“高效”。立足各课程实际和区域特色,打造品牌化实践教学项目,促进教学深度发展,推动思政课“有质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