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教育调研 > 垫江县“多向发力”助推校内减负提质见成效

垫江县“多向发力”助推校内减负提质见成效

发布时间:2022-02-19 15:53:04作者:佚名来源: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垫江县教委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生为本,认真落实“双减”工作要求,在“作业设计、课堂教学、课后服务、家校共育”等方面多向发力,着力推动校内减负提质取得实效,广大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2021年民意调查社会满意度达95.27%。

  第一,研训并举,全面提升作业设计质量。一是建立健全作业管理制度。全县85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出台作业管理办法,建立校内作业公示制度,严格执行作业年级或学科统筹,严格规范作业审核监管操作流程。二是扎实开展作业校本研究。将作业设计纳入学校校本教研计划,开展作业研讨活动180余场,举行作业设计比赛、作业展评活动90余场次,实现作业设计的分层、弹性和个性化布置。三是认真落实作业专项培训。分类分学科开展作业专项设计培训2场550余人次,指导教师合理、智慧、差异布置作业。四是聚力推动作业资源共建。建立县域学科作业资源库12个,组织学科名师、骨干教师等共同研发与教材和课程标准相配套的练习250余堂。

  第二,改革赋能,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一是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夯实教学“六认真”,全面实施“推门听课”等诊断研讨;坚持教委领导带队开展“双减”工作专项督查和随访暗访24次,实行责任督学常态化开展教学常规督导。二是狠抓“高效课堂”改革。成功申报市级精品课程、优秀社团等12项,创建首批课改示范校19个,扎实开展市县级课题研究90项、学科教学专题讲座186场,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学科优质课竞赛110余场,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三是狠抓榜样示范引领。成立第二批名师工作室19个、特级教师工作室15个,评选认定县级骨干教师289名、名校长5名,举办首届中小学校长论坛、校级领导及中层干部优质课大赛400余堂,开展送教下乡、结对帮扶等活动28场次,榜样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四是狠抓教育信息化建设。创建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9所,实现全县所有中小学专递课堂与移动教研全覆盖;第一、二批47所学校4964名教师全覆盖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考核合格率100%,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质量提升作用。

  第三,优化创新,全面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一是着力优化课后服务方案。全县全域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多样化设置课后服务项目,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参加教师5389人,惠及学生67776名。二是着力创新课后服务形式。吸纳志愿者、校外专业人才18人参与辅导,有效利用区域名师、骨干教师采取支教、走教、跨班等方式,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形式。三是着力提升作业辅导质量。分层开展作业辅导,建立帮扶台账90余份,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创新设计辅导内容,积极拓展学习空间,切实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学习需求。四是着力创建特色活动品牌。着力打造牡丹绘画、竹编文化、校园足球、葫芦丝等特色课程、特色活动,精心开展学生书画大赛、朗诵比赛、趣味运动会、科技作品展等活动200余场次,不断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

  第四,联动配合,全面提升家校育人合力。一是用好宣传“联结带”。召开新闻发布会2次,向师生家长推送《致全县中小学家长的一封信》《致全县校外培训机构的一封信》等15万余份,制作展板200余块,确保教师、学生、家长对“双减”政策了解全覆盖。二是架设沟通“连心桥”。建设“家长学校”“家校共育探索中心”80余所,积极搭建家校共育平台;组织7000余名教师开展“全员家访”,走访学生家长15万余人次,深入了解孩子在家真实情况。三是把准共育“成长点”。组织开展家长学校授课300余场,扎实开展“亲子阅读点赞行动”、“书香家庭评比”、“校长倾听日”“家长读书沙龙”等活动,形成家校合作新动力。四是搭建教育“展示台”。举办“家长开放日”、“学校开放周”等活动90余场,积极邀请家长走进校园,充分了解“双减”工作成效。

  


原文链接:http://jw.cq.gov.cn/zwxx_209/bmdt/qxxx/202201/t20220130_1036715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