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就业工作作为“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坚持“五个强化”,狠抓工作落实,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着力推进毕业生快就业、就好业。
强化组织领导,筑牢就业稳定“压舱石”。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校领导带头做好联系班级促就业,压实“就业工作小组领导、就业指导中心统筹、各部门协同推进、二级学院全员参与”的四级工作体系。学校制定引导毕业生到国防重点单位和基层就业、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的实施意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建立推进毕业生到国防建设主阵地、基层一线、国际组织新领域建功立业的制度保障。把就业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要点,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考核学院工作的重要内容,校领导定期深入学院调研,就业进展坚持“周通报、双周调度、月研判”,确保就业工作落实落细。认真落实就业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建立由42人组成的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业务团队,通过专题培训、案例研讨,以专业化个体咨询、团队辅导提升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强化招聘组织,扩容就业需求“蓄水池”。就业研判前置,向1000余家用人单位开展招聘需求专项调研,掌握最新用人需求、市场趋势。在保持电子信息行业招聘资源优势的同时,针对性拓展“电子信息+”行业就业资源,向航空航天、船舶、兵器、金融等国家重点行业企业拓展,进一步完善就业战略布局。主动服务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区域人才发展需求,与地方人才机构联合开展组团招聘。通过“全国中小企业人才供需锐捷会”“全国民营企业招聘月”等平台,提供学生在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机遇,为市场经济活动提供人力保障。充分利用“24365校园网络招聘服务平台”“国聘行动”“中央企业和事业单位招聘平台”等就业资源,拓展更多优质就业岗位。主动对接各省级党委组织部门,做好省市组织人社部门选调生、招聘紧缺技术人才的定向推荐。积极开展军队文职、直招军官等项目宣传,服务部队现代化建设。2021下半年,邀请2000余家单位进校招聘,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对就业工作的新要求,举办综合类、行业类、高校联合类等空中双选会18场,上线“校招直播间”,吸引5000余家用人单位参与。
强化指导服务,把好就业育人“航向标”。坚持就业价值引领,邀请中国电科、航天科技、兵器工业等单位专家做客“马兰花大讲堂”21场,组织“国防领航班”“选调生岗前培训班”“基层就业训练营”等培训学生1000余人次,将秋招季第一周作为“国防重点单位招聘周”,单位优先进校、优先签约,通过榜样示范、氛围营造、实习实践,引导毕业生献身国防、扎根基层。开设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类课程30余门次,将就业引导融入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打造“就业指导服务季”品牌,实施活动、咨询、专项训练一体化指导,开展“求职打卡21天”“简历门诊”“模拟面试”“求职分享会”“深造工作坊”“留学一对一”就业指导,组织“报国梦青春行”调研,推进校企人才输送深度融合,参与学生8000余人次。自主开发“成电智慧学工就业平台”,贯通学生的学科学历、专业特长、求职意向地域、行业、岗位类型等与用人单位需求,构建招生、培养、就业大数据一体化平台,实现学生成长成才与用人单位需求的智能化精准匹配,通过在线办理,实现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也不用跑”。
强化重点帮扶,开启就业促进“助推器”。建立“一生一档”精准台账,依托毕业生就业信息库,筛查建档立卡脱贫户、低收入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毕业生及少数民族学生中的重点帮扶对象,详细记录学生的基本情况、求职意向、存在困难等信息,提升档案精准度。制定“一生一办法”帮扶方案,通过发放求职创业补贴等,杜绝家庭经济困难阻碍就业,开展一对一面谈精准指导,鼓励毕业生将个人选择和国家需要、家庭实际、单位要求相结合,指导就业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将参加宏志助航计划毕业生就业能力网络培训作为“求职必修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一生一落实”,建立重点帮扶学生意向就业区域及单位信息库,实施“就业双促行”,主动对接学生生源地人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挖掘单位用人需求,与用人单位探索实习就业链接机制,推荐学生在意向就业单位实习,促进实习就业有效联动,用实习带动就业。开展师生“一对一”结对,开展全面跟踪服务,实现就业困难学生帮扶100%。
强化资源汇聚,吹响联动育人“集结号”。共建行业协作就业育人培养链,组织行业高校共建共享“毕业生实习实训基地”,牵头评审首批行业企业申报的就业育人项目40个,深化校企合作,凝聚校地企多方育人合力。共建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人才供应链,发挥“双一流”A+学科优势,牵头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就业创业工程信息分盟,探索师资共引共享、互聘互用,跨学校授课、跨学校指导学生等,推动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打通区域内企业科技攻关、人才需求与高校科研优势、人才优势供需堵点。优化电子信息行业紧缺人才培养反馈链,学校就业部门助力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软件工程、集成电路专业拓展充足的顶岗实习资源,持续开展面向毕业生成长及行业发展的跟踪调查,为学校调整招生计划、改进培养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促进学校扩大软件和集成电路相关专业招生规模,做好学校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工业软件等新兴交叉领域开展人才培养改革的参谋助手,促进学校打造以“唤起好奇、激发潜能”为核心的新工科建设改革,助力学校形成贯通融合、迭代升级的新工科建设“成电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