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基础教育 > 马鞍山市教育局部署2022年全市教育工作

马鞍山市教育局部署2022年全市教育工作

发布时间:2022-02-26 06:12:56作者:佚名来源: 安徽省教育厅

  2月24日,2022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传达学习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全省教育局长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21年工作,部署2022年重点工作。副市长阚青鹤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何俊主持会议,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汪昌斌作2022年全市教育工作报告。

  

  阚青鹤在讲话中指出,要深刻把握大势,坚持“三个维度”看教育。要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需求、马鞍山教育自身发展的维度看教育。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全市制造业三年倍增的重大目标,更加需要人才与技能支撑,更加需要把教育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和引领;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问题更受关注,教育需求多样化日趋显现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切实解决教育面临的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区域竞争中“当先锋、做高地”。

  阚青鹤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三条路径”抓教育。要完善体系建设,认真抓好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要以全市制造业三年倍增为契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全市制造业三年倍增注入职教力量;丰富供给方式,坚决打好“双减”攻坚落实战,优化学校供给建强学校教育主阵地,规范社会供给管住管好校外培训,丰富课后供给谋划好、组织好、保障好“五育并举”第二课堂,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不断提高育人质量;坚守工作底线,要坚守教育公平底线,更加关注农村地区,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地区,更加关注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和弱势群体,更加关注招生、考试、资助等重点领域教育公平,要坚守安全底线,始终把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阚青鹤要求,要内外协调联动,汇聚“三个力量”促教育。汇聚家庭力量,深入宣传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督促家长落实教育法定责任,深化家校协同育人,强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人观;是汇聚党政力量,要加强教育设施规划刚性执行,保证教育投入的刚性增长,克服财力紧张的现状,优先保障教育支出,各部门要切实履职尽责,协调联动、形成合力;汇聚社会力量,推动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少年宫等社会公益资源融入教育发展,汇聚主流媒体主流声音讲好教育故事,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确保教育方针政策在民办教育领域得到贯彻落实。

  

  汪昌斌在报告中指出,市教育局2021年扎实推进“双减”工作、教育资源扩面提质、教育改革和开放合作、“五育并举”、教师队伍建设、振兴乡村教育和改善民生、健康安全稳定等各项工作,谱写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较好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报告强调,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推进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马鞍山教育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力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发展更加公平而优质的基础教育,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坚决落实各级关于教育工作重大决策,坚决落实“双减”一号工程,坚决落实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坚决落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新型教师队伍,深化师德师风师能建设,加大教育人才引育力度,健全教师队伍保障机制;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落实依法治教,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面落实依法治教治校育人;营造健康安全与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慎终如始做好防疫和安全工作,全力以赴做好维护稳定工作,营造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报告要求,要转变作风狠抓落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省市改进工作作风大会精神,按照省委书记郑栅洁强调的“一改、两为、五做到”,市委书记张岳峰提出的锤炼过硬作风“四点要求”,狠抓落实、久久为功。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自觉担当。深入细致具体,务求真抓实干。提升工作本领,提高能力素质。完善制度机制,营造良好氛围。动真格、改作风、办实事,全力保障教育高质量发展。(特约通讯员:柴家峰)


原文链接:http://jyt.ah.gov.cn/xwzx/jcjy/4051824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