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高等教育 > 安康学院以科技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安康学院以科技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发布时间:2022-02-26 07:25:51作者:佚名来源: 陕西省教育厅

  安康学院以“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办学宗旨,坚定走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道路,出台了《安康学院服务地方行动计划》和多项激励措施,鼓励教职员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科学研究,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搭建科研平台,整合优势科技资源。学院联合安康市富硒研发中心、农科所、林业局、蚕种站等十个部门及50多家龙头企业,牵头成立了陕西省地级市中首个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校地联合共建国家级富硒重点实验室,建设了陕西富硒循环农业发展研究院“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科研平台,建有陕西省茶叶重点实验室、蚕桑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省市共建科研平台,通过整合校地优势科技资源和人才,为做大做强做优地方主导特色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破解技术难题,助推地方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科技指导和技术培训,建成了西北地区最大的野桑蚕种质资源库,构建了新型蚕桑产业技术研发推广体系和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校企联合攻关的“基于作物养分需求的猪沼园循环农业模式研究与示范”被教育部选用,作为面向全国52个未摘帽贫困县涉农科技成果予以推广,“魔芋林下种植模式”被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广;制定了生猪、魔芋、富硒大米等地方标准;绘制出安康硒资源分布图,为安康发展富硒产业、建设“中国硒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策略指导。

  ——突破技术瓶颈,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开发出“金丝一号”“秦魔一号”等动植物新品种,一大批成果在生猪养殖、富硒食品开发、茶叶魔芋桑树种植、中草药资源开发、新民风建设等各方面应用。校企联合培育出了全省第一个、全国第九个获国家登记的茶树良种“陕茶1号”,现已做到了产茶县区良种繁育体系全覆盖。教师发明专利《一种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一种化学用保存装置》通过协议定价的方式实现转化。

  ——挖掘地方文化,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应地方政府委托,撰写《中国共产党安康历史》《中国共产党旬阳县历史》等地方党史4部;创办《安康文化》《瀛湖》等文化、文学类期刊;积极探索紫阳民歌、汉调二黄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利用的新路径,创编的“平利弦子腔”登上了央视舞台,为繁荣地方文艺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家训文化4项研究成果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播,《安康优秀传统家训注译》被确定为地方干部读本。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已经成为地方文化研究的学术高地,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坚守初心使命,助力陕南脱贫攻坚。设立科技扶贫专项课题50余项,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启动紫阳县双坪村“标准化生态示范茶园建设”和“金钱橘提质增效技术开发与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遴选基地负责人开展优良品种选育、新品种开发与加工技术研究、推进技术示范等工作,得到省科技厅领导的认可。制定特色产业扶贫培训计划,开展培训300余场次,培训5万多人次。推进专家下基层活动,学院专家活跃在安康的贫困乡镇和田间地头,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地方政府的肯定。学院先后被陕西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考核为“驻村联户扶贫工作优秀单位”及“三大帮扶体系先进单位”。2017至2018年连续两年被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评为“双百工程先进单位”。2019年被安康市委、市政府评为“社会扶贫先进单位”。

  (责任编辑:张晨悦审核:刁巧燕)

  


原文链接:http://jyt.shaanxi.gov.cn/jynews/gdxx/202202/23/12127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