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日前在北京开幕。全国两会满载全国人民的重托与期待,受到社会各界热切关注。今年两会期间,作为民生热点话题之一的教育改革,成为浙江省全国人大代表和住浙全国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高频词”。
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
“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的教育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引起强烈反响。
在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教育厅原副厅长韩平看来,报告中“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的表述意义重大,“检视‘双减’的当下成果是人民群众的满意度,长远成果是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他建议,在全国范围推进建立区域基础教育生态指数和监测发布制度,并通过深化中考招生、高考招生改革牵引教育综合改革,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评价导向。同时,用人单位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切实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说:“作为从事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代表,我一定要把政府工作报告中‘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的精神贯彻好、落实好,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强国家实验室建设,推进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杨华勇充满希冀:“国家实验室是国家重要战略科技力量,今年我国将开始对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重组。”杨华勇说,希望完成重组后,国家实验室不仅聚焦国家重大需求与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前沿,也关注产业前瞻技术,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会场外,省内各地各校干部群众积极收看全国两会直播。“2022年是继往开来、接续奋斗的一年,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发展即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此背景下召开的全国两会意义非凡,必将引领新赶考之路上的教育改革方向,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浙江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郑孟状表示。
“全国两会凝聚着信心,也寄托着梦想。两会报告上有关教育的内容让我重燃对教育的激情。我将牢记教育的‘来时路’,走稳当前教育的‘脚下路’,走好教育的‘未来路’。”杭州市文澜小学副校长、党支部副书记冯洁说。
台州市椒江区章安中心小学校长项贤府认为,全国两会的召开,谱写了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崭新篇章。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克服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保障每个儿童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实施‘双减’政策,不仅是对我国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更是对教育观念的大变革。”项贤府表示。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将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入全国两会精神,通过分享代表委员共商国是的内容和细节,讲述一个真实可感的中国,让大学生体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解第二个百年发展蓝图,读懂今日中国、担当明日中国。”宁波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姜帆说。
“当前青年就业一直备受关注,作为一名马上就要从‘象牙塔’里走出去的本科生,听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去年全国新增就业超1200万人,感到踏实和温暖。这让大家对毕业就业充满了信心。”浙江科技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周史雨说。
海盐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袁迎春说:“作为一名基层教育部门负责人,我将带领全体海盐教育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在落实‘双减’工作上发力,在推进数字化改革工作中提速,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谋划教育高质量发展
“要想‘双减’工作真正落实下去,就要巩固当前的工作成果,从教师、家长、政府三方入手。”全国人大代表、台州市椒江区大陈实验学校校长翁丽芬此次带了关于巩固“双减”成果的建议。在她看来,教师要担当作为,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家长要转变认知,缓解焦虑情绪;政府要积极推动,组织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青少年的课余生活,更好地挖掘他们的兴趣。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镇海中学党委书记张咏梅关注到“双减”之下教培行业教师的去向问题。“让优秀的教培行业教师以合理的方式补充到公办学校是一条可行路径,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但在帮助他们再就业的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保障其他在职教师的权益。”张咏梅表示。
她建议,要科学设置教师招考条件,公办教师编制“逢进必考”的原则不应被打破。可通过定向招考等方式,将优质教培机构教师填补到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和学校。
“如若这批教师带职称、教龄回归学校,必定对原有在校教师的职称评定产生‘挤出效应’。”张咏梅建议,重新进编就要重新计算教龄,带职称回归的享受同等待遇但不占用其他教师职称名额,或适当上调所在学校职称比例,以让更多年轻教师安心从事教育事业。
“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在韩平看来,幼儿园教师待遇不高、编制数量不足,正逐渐成为制约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他建议,可逐步增加幼儿园教师编制数量;提高对幼儿园教师尤其是非编教师的财政支持和保障力度,建立劳动合同制教师岗位薪酬增长机制,依法保障劳动合同制教师的工资待遇,引导和监督民办幼儿园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足额足项为教师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维护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加快实施非编教师和在编教师同工同酬,拓宽非编教师成长渠道。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带来了美育发展的相关提案。在他看来,美育是每个知识人拥有全面感受力和文化心灵的重要素质,是新时代文化建设、文化创造、文化教育与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
“壮大中等收入群体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突破口,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扩中’的重点群体之一。”郑亚莉认为。为此她建议,要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办学模式,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使其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共识。
此外,郑亚莉还提出稳步发展本科职业教育的建议。“针对已经升格或合并的职业大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要支持升格,做强存量,做优增量,让职业本科教育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郑亚莉说。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浙江省委会副主任委员盛颂恩也对职业本科教育表示关注,他呼吁加快发展职业本科教育、补齐职业教育体系短板的提案。“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要环节。当前职业教育本科层次的缺失导致职校学生发展天花板过低,社会地位和吸引力始终上不来。”盛颂恩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宁波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特聘院长崔田建议,加大对地方高校文科博士点的布局,向新兴区域中心城市的地方高校布局文科博士点。“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都离不开人文社科人才。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亟需发挥人文社科人才的作用。”崔田说。
教育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全国政协委员、浙大城市学院院长罗卫东提出大力推动数字化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议,把教育的“浙江经验”带到更多地方。他表示,在输送支教队伍到西部地区的同时,浙江还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加强线上教育资源支持。此外,再通过中央财政加大扶持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力度,提高当地办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