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工学院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主动应对挑战,创新工作方式,扎实推进毕业生就业各项工作。
就业工作“不放松”。学校聚力“六稳”工作、“六保”任务,夯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大就业”体系。大力实施“三心”工程,做到就业服务用“真心”、求职应聘树“信心”、精准帮扶有“爱心”。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职尽责,敢于担当作为,狠抓工作落实。
就业指导“不间断”。学校将就业指导纳入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建构生涯辅导与就业创业指导相耦合的全程化教育新模式。每年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就业创业知识竞赛等,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注重精准定位毕业生的现实需求,整合多方资源,线上、线下并举,邀请企业人力资源专家、优秀校友等来校为毕业生求职指点迷津。关注毕业生思想动态和就业心理,及时疏导毕业生就业焦虑情绪,缓解就业心理压力,引导毕业生合理调整就业预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就业市场“不停歇”。校招生就业处通过“创载体、搭平台、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构建出多维开放的毕业生校园就业市场。建立系列就业服务平台,与各地人才中心、重点企业、校友企业签订就业合作协议。整合全校就业信息资源,实现融合共享,统筹安排每周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推送给毕业生。与各地区人社部门协同联办各类专业化、行业性和区域性组团招聘会及企业专场招聘活动,毕业生足不出户即可以在多个人才市场“赶集”。
就业服务“不打烊”。强化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就业工作面向毕业生、面向用人单位、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疫情期间,就业工作实行“首问负责制”,多举措、多渠道、多形式为特殊时期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提供周到、优质的服务。
就业帮扶“不盲目”。构建以生为本、务实高效的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困难生就业指导、岗位推荐、心理援助工作。专门设立针对困难毕业生群体的励学奖学金,鼓励其树立信心,积极就业。不断优化帮扶网络,对家庭特殊困难学生群体开展就业指导与帮扶。重点关注受疫情影响的就业困难学生,实行分类指导,量身定制服务方案,助力学生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