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专栏 > 江苏海洋大学“四跨”融合 培养新商科应用型本科人才

江苏海洋大学“四跨”融合 培养新商科应用型本科人才

发布时间:2021-04-01 10:26:43作者:来源:

  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化与社会不断融合,使得人类社会在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商科本科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培养目标提出新期望和新要求。江苏海洋大学商学院持续通过“四跨”融合,积极探索新商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模式与路径。

  深化产教“跨界”融合,用实战操练“上手快”之手

  “新时代商科院校应构建‘中心+轮辐’式培养网络体系。以商科院校为中心,轮辐将商科院校与企业紧紧相连,模糊学院与企业组织边界,加强与企业深度合作。”学院院长宣昌勇教授表示。

  2020年12月27日,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2013年获批国家级别综合类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成功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与江苏海洋大学合作,成立港口流通服务产业学院,实现校企双赢。江苏海洋大学商学院一直探索和践行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2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和内容。近年来,商学院学生荣获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二、三等奖6篇,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奖4项,学生公开发表论文70余篇,荣获团省委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和国家级别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7项。

  深化线上线下“跨域”融合,用“活”课堂激活沉睡之脑

  “未来商科教育要多路径促进商科教育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以学生为中心,提供更多以体验学习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学院副院长张瑞龙表示。

  在江苏海洋大学文华楼205教室中,宣昌勇教授正在给学生们讲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一节。学生们正在对RCEP特征和RCEP对我国的影响展开讨论。沙璐娟同学说,RCEP与其他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相比特点是多样性。宣昌勇问:“那么这种特点是有利还是有弊呢?”之后将学生们分成5组进行讨论并要求小组长课后形成讨论总结报告。宣昌勇教授近年来一直尝试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课本内容以学生课下线上学习为主,在课堂上主要采用探究式、讨论式、体验式和项目式等教学方式,同时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性重构,提高学生有效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潜能。2020年被学校推荐参加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他主讲的“逆全球化VS人类命运共同体”荣获江苏省课程思政微课比赛二等奖。近年来,商学院践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尝试解决部分高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死课堂”问题,学院先后有4门课程被列为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9门课程被学校列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题。

  深化境内境外“跨境”融合,拓宽师生观察世界之眼

  “在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前,新商科本科人才不仅要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交流的能力,对本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和多元文化包容的情怀,更需要具有高度的识辨能力。”学院党委书记杨天华表示。

  近年来,学院以推进教育多元化水平为抓手,以“跨境”融合思维,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新商科人才。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新西兰等多所高校商学院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每年选派一批品学兼优的本科生出国(境)作短期交流并给予一定资助。鼓励优秀中青年教师出国(境)访学,积极引进归国留学博士来学院任教。目前,学院专任教师中,超过30%具有海外学习经历。学院留学生招生规模和生源国数量逐年增加,中外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既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又增强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和理解。

  “一带一路”倡议吸引了吉尔吉斯斯坦的阿克莱到中国留学,连云港的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和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又吸引她来到江苏海洋大学商学院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经过四年的学习和生活,她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希望毕业后留在这里工作。

  深化经管理工“跨科”融合,筑牢“后劲足”之基

  “新时代要更加注重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学习,强调知识学习、应用、创新一体化。因此,新商科人才培养应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打通专业基础知识壁垒,实行人才大类培养。”学院副院长翟仁祥表示。

  鉴于新形势背景下对商科本科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上高要求的新特点,商学院在总结实行多年的大商科人才培养经验基础上,广泛征求高校和企事业单位专家意见,确定了新商科本科人才的培养定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课程体系等,对新时代新商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构,以期为我国新商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有益探索。“‘后四化’背景下‘四跨’融合培养新商科应用型本科人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荣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重点课题,该项教改成果荣获2020年江苏海洋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宣昌勇翟仁祥)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1年3月1日 第07版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