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四个面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优化学校科研育人管理制度,完善学术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创新平台与团队建设,将科研育人融入学校科研管理全过程。
——强化科研管理制度设计,提升协同合作科研育人能力。一是改革科技评价体系,建立科研育人激励机制,把人才培养、立德树人作为教师首要职责,全面考察师德、业绩和公共服务等情况,积极构建突出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多维度评价体系。二是建立教研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提高学生科研参与度,自然科学方面,近两年支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自由探索学生类项目135项,经费482万元,支持创新团队类项目28项,经费5492万元,引导、鼓励学生开展独立完整的全过程科学研究;人文社科方面,设立马克思主义专项、思政专项、辅导员专项等科研专项,有力推进科研育人。三是出台《自然科学科研项目(课题)过程管理办法》《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课题)过程管理办法》等文件,形成科研育人管理制度体系,把人才培养、科教融合贯穿选题设计、立项审查、技术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四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体系,修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体系,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入选“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与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
——强化学术诚信体系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科研育人环境。一是构建“全过程”学术诚信管理体系,在科研立项、职称评定、成果鉴定、学位授予等工作中实施同行评审,坚决杜绝数据造假、论文抄袭、友情引用、学术泡沫等学术不端现象,强化学术自律、学术诚信、学术道德和学术风纪建设。二是完善“全覆盖”学术诚信教育体系,组织专家编写师生学术规定与学术道德读本等,设置专业学术道德修养提升课程,邀请各级科协、学会等开展科研诚信警示教育,致力培育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科学家精神。三是构建“全方位”学术失范防范体系,印发《学术委员会章程》,依托学术委员会下设学术道德规范委员会开展学术诚信有关工作,加大学术论文检测范围和力度,强化对学术道德规范情况的监督和对违反学术道德行为的处理,坚决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
——强化创新平台与团队建设,打造综合多样科研育人载体。一是支持开展学术研讨交流,修订《促进自然科学学术繁荣的实施办法》,支持鼓励各级学院开展主题新颖、形式灵活、注重实效的学术研讨交流,举办“火炬讲师论坛”“思源论坛”“创源论坛”“北斗论坛”“跨学科高端论坛”等活动,形成有影响力的学术活动品牌。二是加强科研平台开放,多次举办科技活动周活动,面向校内外开放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基地,通过成果展示、讲座培训、参观实验室、现场操作演示等专题科普活动展示科研成就。支持各级教学实验室和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向本科生开设开放实验,每学年平均600余项。在2020年“科创月”活动中,举办高端学术论坛65场、学术报告31场,参会交流的两院院士72人、高校领导及著名学者近400人,总参与人数达34000人次,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及平台。三是支持科研团队建设,鼓励全校师生开展跨学科合作研究,举办三届“科技·人文·社会”新时代重大问题跨学科合作与交融高端论坛、近90期“青年教师跨学科论坛”,组织申报并获批国家基金委、科技部、教育部及陕西省等创新团队10余项,涌现出一批以人工智能、金属材料强度、先进制造、电力设备电气绝缘、能源动力领域研究等为代表的科研育人大团队。
(责任编辑:张晨悦审核:刁巧燕)
原文链接:http://jyt.shaanxi.gov.cn/jynews/gdxx/202203/09/12175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