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坚持问题导向、服务导向和成效导向,聚焦数据治理,强化数字服务,创新场景应用,初步建成数据精准化、服务智能化、管理信息化、治理智慧化的校园智慧大脑,打造“改革一件事、协同一中枢、平台一体化、决策一张图、服务一张表”的办学治校新体系,深入推进司法警官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一、优化“三个一”治理基础,提升数据资产效力
成立一个“1+N”的数字化改革组织机构。成立院长任组长的数字化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学校数字化改革工作。组建工作专班,推进党建、学生思政、校务服务、教学科研、校园安全稳定、干部人事等专项工作。各部门设立信息管理员,明确各项工作负责人、牵头部门、工作职责和考核目标,夯实数字化治理的保障基础。
制定一套“1+5+1+2”的数字化改革工作体系。以学校“十四五”信息化建设规划为指引,编制《数字化改革工作方案》,启动数据治理攻坚工程、校务服务提升工程、校园环境智治工程、教学改革深化工程、数智基建保障工程等5大工程,全面构建点、条、块三维贯通,教、学、管三方联通的数字化治理新体系。
厘清一张业务场景全覆盖的数字化改革责任清单。进一步梳理和重构业务场景,整合涉及23个部门250余张表单的“最多跑一次”数字化改革事项清单,形成7项主题数据,基本实现核心业务全覆盖。统一规范和编排数据,明确数据底数、责任、交互、规则和服务事项,为实现“一网通用”打下数据治理基础。
二、强化“三个能”服务标准,释放数字平台张力
建立看板,数字汇聚能“一眼看到”。聚焦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业务,积极构建决策数据驾驶舱、教学信息仪表盘、师生成长分析仪等综合数据看板,实现数据决策“一张图”、数据服务“一张表”。创新物联网技术应用,编制综合智慧能源方案,探索构建绿色校园新模式。
完善中枢,数字共享能“一码通用”。搭建集数据采集、管控、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数据资产管理中枢,打通各业务系统数据壁垒,实现数据精准规范采集、有序加工和授权共享服务,确保业务数据有效交互、在线填报自动互通,常规事务做到“一个账户一个密码一个端口”,实现师生办事“最多填一次”“最多登一次”的减负增效目标。
打通链条,数字服务能“一步到位”。构建学校、学生、教师、课程、专业5个维度的教育教学质量诊改平台,实现校内数据自动对接采集,形成质量诊断闭环管理。完善校园人工智能管控系统,学生可“刷脸”完成进出校门、宿舍门禁、校内支付、图书借阅、晨跑考勤等。打造教师“一张表”数据交互机制,实现校内表单“最多填一次”,逐步解决教职员工在年度考核、课题申报、职称评聘等方面长期存在的重复填表、多头填表问题。
三、深化“三个台”场景应用,激发数智赋能活力
贯通“掌上办”平台,实现管理更加高效。聚焦教学、管理、就业等校园场景,完成教务教学、招生就业、平安校园等5项专题数据看板,做到“一项工作一看板”。建立“浙警院”钉钉协同平台,联结办事大厅、协同OA、平安校园、疫情防控等应用场景,实现校内服务“掌上办”全覆盖。再造学生综合素质学分采集网络平台,实现学生奖助贷等申请全移动办理和新生入学报到、学生毕业离校全线上办理。学校“掌上办”月访问量超过2万人次,月处理事务超2千件次。
集成“终端办”平台,实现服务更加细致。打造“一网通办”自助服务终端,实现各类证明办理、自助打印、一卡通服务、信息查询等4大类7项自助服务,为师生提供全天候、立体化的自助办事服务,月均办理业务量超过3000件次。启动警院智慧教室建设项目,实现师生课堂刷卡签到、多屏互动、在线联动,全校20%教室已完成智慧化改造。
共享“场景化”平台,实现应用更加智慧。将场景虚拟化技术有机融入到专业教学、人才培养和行业服务中,统筹推进网络在线课程、课程资源、实习管理等基础平台建设。依托刑事执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成资源3万多条,在线课程35门,注册使用12万人,惠及全国政法类职业院校20所。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课题,研发“精准矫治”大数据系统和“5G+社区矫正智能装备”。聚焦监管矫正理论与制度创新,与杭州市司法局、安防头部企业联合申报部级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