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如沐春风,特别是按省教育厅相关精神实行俱乐部制教学改革以来,大学生体育工作有了可喜的变化,深受学生欢迎。
让学生参与俱乐部管理,在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俱乐部改革使他们获益良多
有人说,教育在于唤醒。推行俱乐部制教学改革,让学生通过自我管理,实现自我教育,提升综合素质,已成为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体育俱乐部改革的一个亮点。
根据学院俱乐部制改革方案,除校级体育俱乐部外,目前还设有操类、跆拳道、国艺、羽毛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田径、棋类等9个单项俱乐部。公共课程部指导体育教研室通过自愿报名,竞争上岗,公开聘任了有一定体育潜质的7位学生骨干,让他们成为体育俱乐部办公室成员,参与校级俱乐部管理;同时还聘任了27名有体育潜质的学生担任上述9个单项俱乐部负责人。公开竞聘后上岗的骨干,全程参与了俱乐部一系列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这一过程让他们增长见识,收获多多。对此,体育俱乐部办公室成员邵庆龙感慨颇深,他说:“组织比赛时,我们从不知所措到分工明确、配合默契,遇到困难我们一起认真讨论。我在这些工作中渐渐树立了集体的概念”。对于俱乐部,他认为“是个温暖的充满快乐的家庭”。
国艺俱乐部负责人马滢雪说,在参与俱乐部活动中,“我尝试做了许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通过完成这些工作,自己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从刚进国艺俱乐部时的懵懂青涩到现在已经可以独立、熟练的处理部里的工作,我看到了自己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我这一学期不断努力、认真学习所换来的成长。”他还表示,“在俱乐部里,我学到的不仅仅是技巧,还有许多为人处世的方法。”棋类俱乐部负责人魏涛也有相同的认识,他说,参与俱乐部的管理,“让我学会了‘接纳’、有效的沟通还有服从的重要。”
参与俱乐部活动的管理,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也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学生在参与俱乐部活动中不仅有了获得感、幸福感,还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乒乓球俱乐部负责人徐伟凡深有感触地说:“我和俱乐部的很多成员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和他们的相处中,我让自己变得开朗起来,乒乓球技术也得到了提升。每次在乒乓球室,我看见那些拿着球拍的人,就觉得亲切,和球友们相处的时光都是纯粹且快乐的。”他还说“希望我们俱乐部越办越好,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乒乓球运动中来。”
参与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管理,让学生骨干们学会磨合,学会沟通,在承受困难的同时,增强了责任感。田径俱乐部负责人程家燕说:“在田径的日常训练过程中会学到很多东西,也遇到很多的困难,如一些困难的动作,有时候还有巨大的训练量。这些,经历的时候虽然感觉痛苦,但回忆起来却满是幸福。”足球俱乐部戴玉成说:“在组织比赛中,烦琐的工作让我锻炼了组织能力,还交了很多朋友。特别是和队员们交流时,通过对他们性格和特长的了解,取长补短,彼此信任,让每个人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发挥特长,让学院的多场足球比赛都圆满完成。”啦啦操俱乐部负责人张雨童说:“担任啦啦操俱乐部部长的这一年来,我们啦啦操俱乐部参加了大大小小多项赛事,并取得了优异成绩。通过训练,让成员们对啦啦操有初步的认识,了解啦啦操的运动特点、竞赛规则、创编原则及具体要求等方面。”跆拳道俱乐部负责人解冠斌也表示,通过参与俱乐部活动,“我深刻的意识到学生干部是学生工作的主力军,是教育管理者的得力助手。”他认为。“‘干部’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个机会,一个可以为同学们服务的机会,一个可以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
实行俱乐部制教学改革,在于抓住灵活性,设计多样化,促进一体化,努力提高竞赛成绩
改革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发展是为了上水平、上层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过程中,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将体育课程教学、课内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有机地融合起来。俱乐部会员根据技能水平,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通过初、中级俱乐部课程教学、体育活动,选拔较为优秀的会员,充实高级俱乐部队伍。高级俱乐部的训练不仅是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成为遴选今后参加相关竞赛的校队成员的重要路径。俱乐部制教学改革,使课程教学更加灵活性、多样化,特别是将选拔机制,巧妙地融入到相关训练、竞赛等教学中,实现了最大化地发掘体育潜质人才。
俱乐部近年来组织的联赛、课余训练,优化了体育教育教学的课程安排,做到了将体育课程教学、课内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一体化,使三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最大地优化了学院体育活动课内课外的统一安排,实现了体育课堂教学向体育活动和竞赛有效延伸。
从实际出发,学院体育俱乐部自成立以来,通过9个单项俱乐部积极开展相关活动。这些活动都遵行灵活、实用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了最大的选择空间。通过多样化的设计,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课外时间和节假日,使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从身心两个方面,优化了学院体育活动课内课外的教育教学,还构建了健康阳光的竞技氛围,提高了竞赛水平。
这些安排、设计的优点,田径俱乐部负责人程家燕感同身受,他在回顾田径俱乐部所取得的成就时显得特别高兴。他说:“自我院田径俱乐部组建以来,共参加3次校运会,一次省赛,并举办两届校越野赛。无论是参与比赛还是举办比赛,我们都收获颇多。2021年,校田径俱乐部在安徽省大学生体育联赛田径比赛中,获得了男子110米跨栏三等奖,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2021年,获得优异成绩的,还有啦啦操俱乐部,他们参加全国啦啦操联赛(合肥站)获得花球示范套路(第三套)、花球规定动作等3个项目的第一名。她们在安徽省第十八届健身操舞锦标赛中,也获得两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
一体化的俱乐部活动,不仅营造了积极向上体育氛围,重要的是培养着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离不开体育。以学生为中心、健康第一的发展理念和增强体质的总体要求,是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体育运动能力、体育审美情趣和体育合作精神。我院体育俱乐部制改革,正是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地努力。
比如啦啦操运动,它是一项既重视个体不同能力、又强调团队高度一致,体现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的运动项目。成员们在训练过程中,只有一丝不苟认真到位,才能有所收获不断成长,方能感受这项运动的魅力。啦啦操俱乐部负责人张雨童说,“在每一次的训练中,我体会着这项运动所融合的丰富的体育形式。在每一次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的训练背后,我都能感受到这项运动带给我的酣畅淋漓的感觉。看着成员们一点一滴的进步,看着团队的配合越来越好,更是给了我无穷的力量,坚定了我前进的脚步。阳光与笑容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疲惫与伤痛,我们一路走来经历了太多也付出了太多。但在比赛结束的那一刻,一切的光环都不再重要,时间的齿轮将永远锁住,定格于那一幕幕精彩瞬间。”这些,难道不让你心服口服?
任何一项运动,其训练过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例如,团体项目的训练,时间难以协调;训练量大的,团队状态难以调整,训练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规范,交头接耳等等。张雨童说,“这些问题都在团队全体成员的互相帮助,共同努力下妥善解决。我想,这也是团体项目的魅力所在吧。”她还说,“通过这一年来的训练,让我感受到啦啦操是一种有文化内涵的活动,它是自强、自信、团结、向上的象征,是一项表达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的运动工程。”是的,多人参加的团体项目真的就是“团队精神的运动工程”。
田径俱乐部负责人程家燕说:“田径是什么,是汗水和伤痕,耻辱或荣耀,枯燥及无味,心酸兼无奈,可能是百分百付出零收获,也可能是付出一切后取得结果时的嘶吼,是夏天烈日无情汗流浃背,是冬日寒风刺骨瑟瑟发抖,是热爱,是梦想。苦中作乐,是田径场上最难得也是最实用的精神,因为热爱,所有的田径队员都在日复一日的坚持着。田径训练培养了队员的团队精神,彼此帮助,发扬凝聚力和创造力。田径训练也给队员带来了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过硬的精神,让全体队员在生活上,学习上都有一个良好的精气神。”棋类俱乐部负责人魏涛也说到,成功的比赛,“是队员们积极配合,乐于奉献的结果。”
不少参与俱乐部的同学都认为,体育俱乐部制改革,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他们尽情地挥洒自己的青春。可以看出,俱乐部活动的顺利开展有效地推动了学院的公共体育的教育和教学,增强了学生意志品质,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特约通讯员:杨兆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