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网友声音 > 山东交通学院“四力协同”构建应用型科研创新体系

山东交通学院“四力协同”构建应用型科研创新体系

发布时间:2022-03-19 12:07:39作者:佚名来源: 山东省教育厅

  近年来,山东交通学院锚定高水平应用型交通大学建设任务,突出“强化科技创新助力学校发展突破”目标导向,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构建“基础研究上水平、应用研究强特色”科研发展战略,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和应用转化持续提升,应用型科研特色日益彰显。

  一、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体系组织力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精神,发挥科研评价指挥棒效用,结合学校应用型行业性本科高校特点,积极探索和推进学校科研管理和组织形式优化改革。修订《关于进一步深化校院(部)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试行)》,印发《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成效纳入绩效考评。

  构建起覆盖更加全面、渠道更加多样的综合评价体系,建立了以成果产出和质量贡献为考察要素的“后端应用型”科研管理和评价制度。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和潜能充分释放,应用型科研氛围不断提升,为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助力学校“交通运输工程”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

  二、锚定行业发展需求,激发成果产出力

  学校坚持“立足山东、问题需求、服务交通”的科研工作理念,围绕“十强”产业集群部署,强化“不断提高助力区域和行业创新发展能力、不断提高承担重大科研项目能力”的要求,盯紧应用基础研究与行业区域发展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现代工程技术创新需求的结合点,深挖潜力、夯实基础、协同创新,高水平科研成果持续涌现,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影响度。

  “黄河中下游地区粉土路基建造支撑技术及工程应用”攻克了粉土路基长期服役性能差的技术难题,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智能路面加速加载试验装备”成功打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垄断,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相关成果获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山东省‘交通强省’建设的战略路径、优化措施与政策建议”相关成果多次获得省委、省政府领导重要批示,并被广泛应用于我省交通运输发展实践中,获第一届山东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奖二等奖。

  三、聚焦成果应用转化,深化科研服务力

  学校紧密围绕“交通强国”“交通强省”“海洋强省”战略部署,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全力打通科研成果应用转化与社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向工程一线、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新动能竞争力提升提供支撑,为助力“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作出贡献。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交通等领域重点产业,做好科学研究与产业应用的有机衔接。

  近三年承担“运营期海底隧道混凝土裂缝渗漏水注浆扩散封堵机理与长期抗渗性研究”“移动式全环境智能路面加速加载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发”“新型装配式无砟轨道结构及其应用验证”等纵横向科研课题2000余项,相关科研成果在北京大兴机场、西藏米拉山口隧道、青岛胶州湾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联合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山东研究院共同成立“山东交通运输智库联盟”;“关于加快5G赋能智慧高速公路助力山东抢占智慧交通建设新高点的建议”等研究成果得到省领导重要批示;牵头编制了《山东省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助力全省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四、强化科研平台建设,夯实平台支撑力

  学校对标国家和山东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改革建设目标,发挥应用型科研特色,主动建设以技术创新与服务为导向的科研平台体系,实现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的互促互进,助推构建更加完善、“产学研”更加紧密、“科教融合”更加深入的科技创新平台载体。打破传统学科专业壁垒,构建了“省(部)-市(厅、局)-学校”科技创新平台分类建设体系,修订《关于加强市厅级及以上科研平台管理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以“目标考核、注重实效”为导向的绩效考评办法,不断增强科研平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能力。

  建设“智慧交通省重点实验室(筹)”“运输车辆检测、诊断与维修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速公路全寿命周期大数据分析与安全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较高层级科研创新平台30余个,形成涵盖交通运输规划、装备、建设、管理、运行全链条的科研平台体系。积极推进校地、校企、校所深度合作,共建“山东交通学院临沂研究院”“威海海洋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交通物流现代产业学院”等平台,打造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的发展模式。

  

  


原文链接:http://edu.shandong.gov.cn/art/2022/3/16/art_11972_1029876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