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基础教育 > 裕安区开展融合课程创新课例项目评选 助力“双减”落实落地

裕安区开展融合课程创新课例项目评选 助力“双减”落实落地

发布时间:2022-04-04 02:05:03作者:佚名来源: 安徽省教育厅

  为着力解决“双减”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提升课后服务工作质量,积极推动全区中小学融合课程创新课例项目与课后服务工作有机衔接保障机制建设,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共生,助力中小学“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发展,近期,裕安区开展了全区中小学融合课程创新课例项目评选活动。

  此次活动共收到来自23所学校的52个项目申报。裕安区教育局组织专家对各单位申报项目进行评审,遴选出32个优秀创新课例项目。同时,专家组对在评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和相关项目组沟通交流,下一步,将对第一阶段遴选出来的优秀创新课例项目由课例项目负责人或课例项目组指定人从可行性、育人功能、学科融合、政策结合、文化传承、取得成果等方面进行现场推介,后期再进行成果展示。

  城北小学课例《行走在传统节日与节气中的劳动教育》围绕“传统节日”和“二十四节气”开展,同时深入探讨“劳动”的教育意义,将其分解成食育、美育、农业、民俗、探究、家务等各方面的相关课程,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感悟等多种方式了解、认知、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和劳动技能、劳动思想、劳动精神,落实“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理念,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让劳动课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中找到支点,让劳动课程更加扎实也更加具有“中国韵味”。

  3a78c4748cfb5e274bb98d90ef2acee.jpg

  丁集镇中心小学课例《传统舞龙舞狮》曾获安徽省首届舞龙舞狮大赛传统舞龙第三名;安徽省第二届传统舞龙舞狮大赛传统舞狮第二名和传统舞龙第三名。舞龙舞狮运动符合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能丰富校园文化, 同时也能强身健体,是一项理想且可行的民族文化运动。丁集镇中心小学具有得天独厚的师资、场地等资源优势,可以作为舞龙舞狮运动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浓郁的民族风格、鲜明的表演和欢快的氛围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为学生所接受。

  51752215BC3BC689FE3D0CC83399E0B6.jpg

  雷锋路小学课例《传承竹编技艺 探索美劳融合 ——“含彩独青青·竹艺工坊”校本课程体系构建》在2021 年 8 月受邀参加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雷锋路小学因地制宜,根植大别山精神,发展传统特色美术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率先在校内成立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红·艺工坊”,以六安竹编为基点,聘请安徽省工艺美术名人、六安竹编非遗传承人邹红为顾问,开设“非遗特色——竹编技艺”传统美术课程,对美术教师进行竹编技艺及校本课程的开发培训。面向本校三至六年级学生,寓美育、劳育为一体,以“含彩独青青”为主题编写研发竹编校本课程,制定更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学 习内容和学习计划,浸润学生“修竹刚直不阿”的风骨与品性。学生在竹编课程的学习中关注竹与人的生态关系以及中国竹文化蕴含的内在美,弘扬“大别山精神”和“工匠精神”发展创新精神。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激励他们担当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引导学生在竹编的劳动实践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含彩独青青”竹·艺工坊现场展演效果图2.jpg

  实施“双减”政策,不仅是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更是教育观念的重大变革。裕安区实施的融合课程创新课例,是在落实“双减”要求,让学生回归学校课堂主阵地背景下,探索各学科融合的创新路径和寻找教育现代化发展之路的有效抓手,将进一步增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课后服务质量,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推动“双减”工作落实落地出成效。(余婷婷特约通讯员:张玲)


原文链接:http://jyt.ah.gov.cn/xwzx/jcjy/4053373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