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专栏 > 浙江教育报:浙江加快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

浙江教育报:浙江加快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

发布时间:2021-04-01 10:37:31作者:来源:

  体积小、自行动、易携带,一款自制的GoPrint连日来在浙江大学师生们的朋友圈刷屏。这是该校学生陈天润和室友们在寝室里研发出的便携式自行走智能打印机。“这款GoPrint已经投产,首批产品将在今年面市。”陈天润说,他们寝室里常备有电钻、热熔胶枪、螺丝刀等设备,以便及时将闲谈时迸发的创意和头脑风暴的成果设计成稿、制作成型。

  不拘形式、不限场地、不分专业,在浙江,创新创业已然成为各高校大学生的基本素养和行为自觉。他们将奇思妙想转化成实体项目,将科研论文书写在田间地头,将创新创业实践融入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和高等教育强省战略,努力为打造“重要窗口”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

  学院筑基,深化双创教育改革

  前有凭一己之力推动清真餐饮原材料标准化配送、每月订单超80万元的韩军,后有吃国内变形镜系统行业“头口水”、打破欧美企业垄断的彭泰然。成立创新创业学院6年来,宁波大学培养了一大批创业先锋。以“一把手”工程的规格来运作创新创业学院,宁大启动校长、书记共同负责的“双组长制”,并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写入学校发展“十年大计”。

  “创新创业学院的设立,就是要推动高校革新治理结构、创新组织架构,以能力培养、人才培养为导向,进一步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王国银告诉记者,早在2015年,我省就出台专门意见加强高校创业学院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展“2+1”“3+1”“4+2”等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实体化运作创业学院。“短短6年时间,我省已基本实现高校创业学院全覆盖。”王国银欣慰地说。

  致力于实施“基于创新的创业教育”,浙大在组建创新创业学院的同时,还依托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和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构建起从意识激发、技能培训、项目优化、融资对接到孵化落地的全链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温州大学则分门别类地推出了“3+1”创业精英班、大学生村官创业班、创新思维班等多个创业人才培养改革实验班。

  与此同时,打造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较高、专兼结合的创业导师队伍也成为各高校面临的共同任务。记者了解到,自2016年以来,我省已培育高校创业导师5000余名,建成首批128人的浙江省创业导师人才库。各高校也积极整合学科资源、校友资源、社会资源、国际资源等组建创业导师队伍,如浙大就聘请了100余位上市公司创始人等知名企业家校友担任创业导师。

  多措并举之下,截至2020年年底,我省高校双创示范基地共孵化在校大学生双创项目4780项,获得各类创业资助7.17亿元,2019届本专科毕业生创业率达3.64%。

  专创融合,培育双创青春力量

  为了能让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浙江师范大学毕业生陈熠舟研发“智慧云”公益平台,开启了“学习+创业+公益”之路;为帮助需要负压引流的病人,温州医科大学师生研发了能够精准控压的便携式负压引流产品——移动“清道夫”……

  近年来,我省涌现出越来越多专业属性强、学科领域新、科技含量高的大学生双创项目,这与各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密不可分。温医大除了推出50多门具有医学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外,还在生物医学工程、眼视光医学和生物制药等专业试点探索专创融合改革,要求至少20%的课时由行业师资授课,同时增加2个月的管理岗位创业实习。

  “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迈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掌握科技的新农科人才会越来越受尊重。”浙江农林大学教师宣丰敏时常鼓励学生开展农业创业实践。该校还专门组建集贤学院创业班,指导学生怎样经营管理合作社、组织销售农产品等。

  围绕专创融合的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也随之而来。浙师大不仅突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学生社团活动“双融合”,还开出七大类专业与创新创业结合课程,并设置了50个学分的“创业管理第二专业课程证书”;浙江工商大学面向校内外学生首创“创业管理”微专业,以慕课形式教学“4211”创业教育课程模块;宁波财经学院今年在全国率先设立“创业管理”本科专业。

  此外,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协同育人机制,我省还构建完成了“国家—省—学校—学院(系)”四级大学生双创训练体系和实践教育基地,形成“创新项目+创新团队+创新实践基地”模式。目前,仅各高校建设的校内外双创实践平台就已达1615个。

  以赛促创,推动高校开放办学

  借助智慧双创一体机,来自61个国家和地区的444名大学生隔着屏幕完成了路演、答辩、专家评审、评分公示等环节的“云竞赛”。去年,浙师大承办了第六届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国际赛道——非洲专场,同时举办中非暨中南青年创新创业论坛,发布了《新时代中非青年创新创业共同倡议书(浙江倡议)》。今年,该项赛事还将开辟中东欧专场。

  “要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以赛促教,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省教育厅党委书记、厅长陈根芳的话言犹在耳,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的内涵与外延已得到丰富与拓展。一方面,细分出高教、职教、国际、萌芽等多个板块,贯通了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链条,实现了从国内到国外五大洲高校参赛的全覆盖;另一方面,衍生出“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等新赛道或新赛事,将创新创业竞赛与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重大战略等结合起来,更好地引导高校调整人才培养方向。

  每年举办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40余项省级学科竞赛和40余项职业技能竞赛;每年立项2000余项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和1000余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仅2020年,我省就有133所学校、2.8万多个项目、20余万名学生参加了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还有3458支团队、3.06万名师生深入革命老区、海岛山区、改革开放先行地,对接农户数3.15万户,帮扶270万人,产生经济效益5.33亿元。

  在王国银看来,创新创业竞赛是推动高校开放办学的重要突破口,高校要以此为契机,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相融合,加强高校师生与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科研机构等的交流与合作,将优质的创业项目、人才和资本吸纳到服务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来,加快打造浙江创新创业教育的升级版。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