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教育改革 > 洛阳市教育局:“全面”打造有温度的洛阳教育 让课后服务普惠于民

洛阳市教育局:“全面”打造有温度的洛阳教育 让课后服务普惠于民

发布时间:2022-04-04 02:59:24作者:佚名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随着“双减”工作的逐步展开,洛阳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稳步出台多项举措,打通课后服务“最后一公里”。形成“一校一案、家校协同、面向人人、公益惠民”的特色。实现了课后服务学校全覆盖、课程体系全升级、服务保障全惠民。

  

  一、课后服务“全面覆盖”

  

  实施范围全覆盖。洛阳市教育局联合七部门发布《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召开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推进会,部署下步工作共同探讨交流经验。目前,全市952所学校全部开展了课后服务。

  

  开展对象全覆盖。全市约70万名中小学生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参与率为91%;约4.5万名一线教师提供全方位“官方带娃”式托管,参与率为86%,7县7区已全部完善了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制度,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服务时间全覆盖。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都要开展课后服务。学校每天课后服务至少开展2小时。对个别确有需求的学生,学校可在和家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适当延长课后服务时间。

  

  二、课程体系“全面升级”

  

  课堂教学设计“全面升级”。学校创新课后服务举措,探索引进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科学设定准入条件,组织遴选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动态形成“白名单”供学校选择使用,并建立评估退出机制。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宫、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校外活动场所,发挥其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全面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课堂教学准备“全面升级”。结合“引进来,走出去”,通过名师培训、名师引领示范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主动做好家校沟通,构建互联互通、互相融通、教师结对的教师发展体系,教与研相融合一,教与学共同成长,根据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整体规划、系统设计课后服务内容。基于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课程的兴趣拓展。洛阳市涧西区推动“乐成长”课后服务,开发室内室外有机穿插,动静结合,丰富托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求。

  

  考试综合评价“全面升级”。加大对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及评价工具的改革力度,真正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和导向功能。降低考试压力,改进考试方式,建立非“笔”也能“试”综合素养评价体系,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根据学科教学实际,从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动手实践等多方面出发,更加突出评价的多元性和可操作性。

  

  三、服务保障“全面惠民”

  

  收费标准“全面惠民”。指导各县区分包区分别制定相应实施方案,各地学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收费标准,建立完善中小学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制度,实行“一校一案”。同时,优先保障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急需服务群体,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提供免费课后服务,满足对学生进行集中看管照顾等基本需求。

  

  硬件保障“全面惠民”。硬件保障按下“快进键”,坚持课后延时服务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统筹配备课后服务必需的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设备,建立成本合理分担机制,采取服务性收费予以补充,向参加课后服务的相关人员,根据增加的工作量合理保障其劳务报酬确保课后服务稳步运行。

  

  服务制度“全面惠民”。课后服务要面向所有学生提供,学校向全体学生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和内容,供学生自愿选择,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牢牢把握公益普惠根本方向,统筹规划各类资源,综合考虑各种需求,抓好课后服务全覆盖、保时间、上质量、强保障,扎实推行义务教育课后服务“5+2”模式,不断提高课后服务工作水平,切实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主动回应人民群众的教育关切。

  

  (洛阳市教育局 供稿)

  


原文链接:http://jyt.henan.gov.cn/2022/03-31/242409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