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专栏 > 人民论坛网:全国政协委员韩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振兴乡村教育

人民论坛网:全国政协委员韩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振兴乡村教育

发布时间:2021-04-01 10:39:01作者:来源: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他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乡村教育是在“乡村”的教育,是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教育。乡村教育之于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之于乡村教育,二者一体两面,互为因果,密不可分。当前我国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视并深入推动乡村教育改革发展,是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与必由之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振兴乡村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乡村盛,乡村教育必须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教育振兴,为乡村全方面振兴奠定基础。

  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是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生态文明等全方面的振兴,是各个部分协同关联、整体部署、协调推进的过程。发展乡村教育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需要,缺失了乡村教育的乡村振兴将是不完备、不完整、不完善、不完美的。乡村教育振兴是乡村软实力的振兴。

  乡村教育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推手。文化是乡村的精神根脉与灵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和标志。乡村教育作为乡村中的重要文化单元,一直担负着“以文化育”和代际传递的历史使命和功能,它能够复兴、引领、繁荣并创新乡村文化,助力于乡村文明治理和文化振兴。

  乡村教育是乡村人力振兴的重要源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根本的因素在于人及人的现代化所蕴藏的强大乡村人力资本。乡村教育是积累乡村人力资本的重要载体,它能够优化提升乡村人力资本存量,释放农民的人力资本潜能,造就具有乡村文化知识、富有乡村情怀的乡土人才,进而以人才支撑的形式强有力地推动乡村振兴。

  当前我国乡村教育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与困境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乡村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与进步,但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对照新时代的要求,我国乡村教育发展仍然面临着不少困境,存在着许多现实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乡村教育定位模糊,教育结构单一,与乡村类型、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文化文明建设相脱节。乡村振兴战略的要义是“从过去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向城市与乡村并重、城市与乡村真正平等的战略性转变”。因此,乡村教育应该定位于“在乡村”、“为乡村”、“融乡村”、“领乡村”。一言以蔽之,乡村教育应该牢牢把握住“农”这个根本立足点,体现其“农”的根本属性。但是,当前我国乡村教育普遍忽视乡土文化的独特性和乡村振兴的现实性,缺乏“在农”生存的理念、“为农”服务的意识、“融农”发展的能力、“领农”振兴的本领,人才培养与农村类型、农村需求、农村产业发展不符,城市化、空心化、同质化、教育结构单一化现象严重,在促进乡村文明发展和文化振兴方面缺乏力度与力量。

  二是乡村教育总体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延缓乡村教育振兴进程。乡村振兴的实质是深入推进并实现乡村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而教育的现代化,离不开相应的经费与资源配置提供保障。目前我国乡村义务教育虽然总体经费投入不断增长,但是历年经费投入总量、生均情况仍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原本落后于城市教育的基础上,投入不足使得乡村学校硬件设施配置、标准化建设、校园环境、学校文化、教育信息化建设等受到影响,很难达到与城市同等的条件与水平,乡村成人教育的投入更少,进而延缓着乡村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三是乡村学校类型复杂,办学效益不高,难以较好地为乡村振兴提供教育支持。受我国乡村类型多的影响,我国乡村学校类型也较多。城镇化不断推进带来的城乡发展格局变化,更是进一步加剧了乡村学校类型的差异化与多样化。乡村学校类型复杂,但发展路径却千篇一律,缺少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加之教育资源投入不足与分配不均衡,使得许多乡村学校发展落后,办学质量不高。由此乡村学校对于乡村文化建设、文明进程以及乡村振兴建设者的培养“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更好地为乡村发展提供文化和人力资本的支持,难以形成以往的乡村社会影响力。

  四是乡村教师队伍“弱”,限制乡村教育内涵提升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离不开人的现代化,尤其离不开有着“乡村教育灵魂”之称的乡村教师的现代化。但是目前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素质、待遇、发展、层次、补充、工作量等方面依旧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乡村学校教两科及以上的教师占比越来越大。乡村成人教育师资严重不足。乡村教师队伍的自身素质不足与结构性问题突出,严重制约着乡村教育的内涵提升与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快乡村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是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准确定位乡村教育的“乡村”属性,明确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坚守“为农而教”的价值取向,强化乡土文化教育。要科学制定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积极推动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在内的多种类型乡村教育发展,统筹兼顾乡村产业与乡村教育发展,根据乡村类型和发展走势选择不同的乡村教育发展之路,并使得各级各类乡村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乡村实际、乡村产业相吻合。建立“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乡土文化教育体系,促进乡风文明发展和乡村文化振兴。

  二是要增加乡村教育投入力度、提高投入效益,优化乡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乡村教育现代化。可以在经费投入、政策倾斜、法制规范、资源配给等方面全力全方位扶持乡村教育,加大乡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配置水平与投入效益。另外,要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借助城区教育资源优势,结对扶持与共同发展,构建并完善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如浙江省政府2020年明确提出的“探索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其目的在于改变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乡村振兴“缩小乡村与城市差距”的旨归。

  三是要大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与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对于乡村教师队伍,需要在政策、待遇、激励机制、发展途径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提高精准性与实效性。与此同时,还需加大城乡教师流动,推动优质师资资源下沉乡村。对于乡村小规模学校,支持开展适合学校实际的教育教学改革,利用政策倾斜、经费支持,激活学校活力等,建设现代化“小而优”的农村学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