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抱起的不只是核弹碎片,他抱起的是信念,是生命……”念数行誓词,献上三朵白雏菊,讲述一段英雄故事。近日,安庆师范大学40名来自2021级“邓稼先”班的学子在龙山校区稼先广场接受了“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专题教育。仰望着“两弹元勋”邓稼先雕像,这堂“缅怀式”思政课传递着最深沉的缅怀和最崇高的致敬。
4月3日上午,该班的40名学生排列整齐,身着朴素,面对着稼先广场中的邓稼先雕像深深鞠躬。“‘9’是邓稼先远渡重洋,学成之后在短短9天内归国兑现学成必回国的承诺;‘28’是邓稼先隐姓埋名28载,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研制用时两年零八个月,远超美国、法国与苏联;‘596’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工程代号……”雕像前,该班《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授课教师陈银凤用一串数字讲述了邓稼先的故事,诠释了“两弹一星”精神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在这充满情感的日子,我们身为‘稼先青年’,又该以怎样的方式传承精神寄托我们的哀思?”陈银凤引导在场学生思考中国青年的时代定位、明确中国青年的时代担当与责任,回顾了邓稼先立志报国、以身许国的生命历程,学生们凝视着雕像,认真聆听,思考……
891个字,72行诗,4页稿纸,讲述着邓稼先的一生……一首由2021级“邓稼先”班的刘琪同学原创的诗歌《追寻》被4名朗诵者现场朗诵。从涉洋学成毅然归国,到为创国之利器隐姓埋名28载,到只身一人深入核试验险区,再到临终前仍心系家国天下,伴随着朗诵,“稼先青年”们走过了邓老的一生。
“起初,我对整个诗歌的创作还没有完整的构思、不知从何下笔,为此,我观看了很多关于邓老事迹的纪录片。”刘琪表示,通过这些资料,她对邓稼先事迹的了解不断深入,那个课本上的模糊身影也越发清晰起来。在陈银凤的指导下,经过八、九次打磨、推敲,诗歌才呈现出满意的效果。
三朵白色雏菊,在被精心包裹好后,分别由在场的三名学生代表朝向雕像缓步献上。“雏菊的花语是‘怀念’,而白色雏菊也代表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尊敬。”献花学生之一的林亚男表示,当一步步靠近邓稼先雕像时,邓老的一生在她的脑海中回放,将花束放在雕像前时林亚男的手在“经不住地颤抖”。“怀念是为了更好的继承,在未来的每一天里,邓稼先先生永远都是我前进方向的榜样与动力。”
“我骄傲我是中华儿女,我自豪我是新时代青年……”在宣誓后,班级全体学生在雕像旁的《青年誓词》誓词板上签下了自己的姓名。“无论我们来自哪里,叫什么名字,我们站在这里,身为稼先班的一员,我们就是‘稼先青年’。”该班的梁志超表示,在誓词板上“有了姓名”,也意味着在祖国未来的事业建设中也要“有姓有名”,将稼先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活动结束后,全班同学又在课堂上集体观看了邓稼先事迹视频,并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主题展开为期一周的研讨,分组搜集革命先烈英雄故事等资料开展小组研学,后期将在课堂上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分享。“上完今天的这堂课,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自己所肩负的使命。”梁志超表示,通过缅怀邓稼先、学习邓稼先精神,他下定决心砥砺前行,不负“邓稼先”班之称谓与老师们的期望,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此次“缅怀式”现场教学,是安庆师范大学“邓稼先”班课程教学计划的一部分,也是充分运用红色资源,并结合“稼先班”实际,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式而开展的清明特色活动。为增强课程的吸引力,陈银凤在日常授课中,还通过举行每周“红色故事我来讲”“学习板书”(用小黑板书写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与重要论述)、主题辩论赛等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宣传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思想领悟力,让他们知史明理、崇德力行,增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习成长过程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权 琪 魏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