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专栏 > 广西日报:如何办好思政课?——广西高校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

广西日报:如何办好思政课?——广西高校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

发布时间:2022-04-09 08:34:06作者:佚名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编者按: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阐明学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就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政课作出部署、提出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三年来,我区各高校结合各自实际,守正创新,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理论教育、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全面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推动思政工作创新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当好学生引路人等方面积极探索,打造了各自有特色的思政教育品牌。今天推出的是广西艺术学院立足艺术院校优势特色,将红色文化艺术融入思政课程,打造别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和品牌的成功实践,供学习交流。


  广西艺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红色文化传承彰显 艺术赋能守正创新

  

  打造思政课红色文化艺教相融名片

  唐海燕     张建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多年来,广西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立足艺术院校优势特色,用艺术深耕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示范性强、反响良好”的教学路径。在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比赛中屡获佳绩:2021年荣获特等等次、2017年荣获一等奖、2012年荣获三等奖。思政课实现提质增效,打造了国内高校中独树一帜、别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和品牌。

  全面融入红色文化艺术 实现教学环节“覆盖化”

  通过以艺术形式为载体,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各教学环节来阐述课程理论知识,实现红色文化的全面覆盖、全面渗透。

  教学设计全面融入。在教案准备、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资料运用中都充分融入红色文化元素;教师主要结合广西本土红色文化素材,根据学生艺术专业特点选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灵活融入,使大学生听得进、记得住、用得好。

  教学体系全面融入。课程充分运用好形象丰富的艺术审美形态,把思政课的理论、观点、思想、精神等教学体系抽象内容转化为具体、生动、真实的形式。

  

  广西艺术学院将红色文化艺术融入思政课课堂。广西艺术学院供图

  教学过程全面融入。在备课、授课、教学实践、巩固复习过程中都运用红色文化艺术资源;教师还通过申报课题、撰写专著论文、编著教材、组织或参加教学学术研讨会等,加强红色文化的教研结合。

  教学方法全面融入。用艺术表达方式来阐述思政课知识体系,把红色音乐、美术、文学、舞蹈等经典文艺作品,用艺术表演、展示、创作等充分展现,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有意义”的真理讲得“有意思”。

  创新红色文化艺术融入方式 实现教学手段“体验化”

  “体验化”教学是红色文化以艺术为载体融入思政课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观的重要方式。学校依托校园浓厚艺术文化、艺术专业课堂以及多样化艺术创作等实施“三融入”方式,以教学手段的实际“体验化”解决好教学方式创新问题。

  融入校园文化艺术。文化艺术育人是推进高校“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陶冶情操和德育养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在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展览展演和绿色美化等方面注重融入红色文化元素,如今,学校红色文化艺术作品、形象雕塑、展览展演等景观文化随处可见、活灵活现,校园文化成风化人、铸魂育人效果明显。

  融入艺术专业课堂。充分依托艺术生专业优势、创作灵感和才华天赋,采取“专业课堂+红色文化+思政课内容”的教学模式,引导大学生通过文化演绎与艺术表达的方式,深化红色文化领悟,增进大学生对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艺术的价值认同,构建“大思政”格局,推动思政课堂与专业课堂的优势互补和融合发展。

  融入艺术创作实践。红色文化艺术既反映历史厚度、体现时代温度,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染力和创造力。思政课致力于以艺术表达方式深刻阐述教学内容体系,学校大力支持红色话剧、戏剧、影视、歌曲、故事等艺术创作与实践,让大学生在参与系列艺术主题的创作实践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有效实现了思政课以红色文化为主线、以艺术为形式的对大学生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教学目标。比如,学校师生合力创作的美术作品《百米脱贫攻坚图》、歌剧《拔哥》、话剧《邓小平与李明瑞》等大批精品佳作脱颖而出,学校近300名师生参与2021年庆祝建党100周年国家大型演出《伟大征程》,深受社会关注和好评。

  

  广西艺术学院红色艺术文化进思政课音乐表演实践——歌剧《拔哥》。广西艺术学院供图

  拓展红色文化艺术教学平台 实现教学媒介“多元化”

  红色文化艺术融入思政课的关键点在于创新融入方式,以此实现寓教于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效果。学校通过创新理论课堂、拓展实践课堂、借力网络课堂等“三大课堂”体系,以红色教学媒介的“多元化”使教学平台丰富多样。

  创新理论课堂。针对思政课内容较为抽象、理论性较强、传统教学方式还不够形象鲜活等实际,将广西本土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环节各方面,着力创新和丰富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使思政课的理论观点、思想内容、内涵阐释更加具体生动,比如,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教师们能做到将湘江战役、昆仑关战役、百色起义等历史事件和邓小平、韦拔群、张云逸等人物故事融入教学内容中,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

  拓展实践课堂。组织大学生深入红色文化发源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通过实地实例、实情实景的方式考察红色文化圣地,重温革命历史,感知红色精神力量,沁润升华心灵品格。比如,在桂林举办“忆湘江·颂百年”湘江战役主题作品展、举办“红色经典唱党史”音乐会等红色主题艺术展演,让大学生在参与实践考察和创作展演过程中接受灵魂洗礼和思想教育,持续深化实践育人教学效果。

  借力网络课堂。紧紧围绕红色文化艺术融入思政课这一主题,结合大学生对新媒体接受度高、认同感强的特点,借力校园网络、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微博、QQ群等传播渠道,创新推出系列红色文化网络课堂、线上微课堂和微党课等,让大学生更加便捷及时地接受红色文化教育。近年来,学校推出思政课相关网络课堂300余个、优质网络课程近10个,发布红色文化艺术信息超过1万条。(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以红色文化艺术推动思政课走深走实

  蓝 天    章 燕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其课堂主渠道作用,对于推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保障作用。多年来,广西艺术学院始终立足民族区域特色和资源优势,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结合艺术院校专业特色,通过深挖红色文化艺术资源,优化红色文化艺术融入环境,强化红色文化艺术融入保障,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有效推进了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盘活红色文化艺术教学资源 实现教学内容“系统化”

  红色文化资源是红色文化艺术融入思政课的前提基础,是确保教学水平和质量不断获得新提升的重要保障。学校十分注重加大对红色文化和红色艺术资源的挖掘、打造和提升力度,以推动教学内容“系统化”解决红色文化及红色艺术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成立红色文化艺术资源教学研发团队。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为主体,整合学校党政干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辅导员等骨干成立红色文化艺术资源研发团队,按照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及第二课堂等分三大类别组建了8支骨干团队,为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和艺术资源开发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强化红色文化艺术资源的研发力度。组织学校红色文化艺术资源研发骨干教师,经常性深入南宁、百色、河池、柳州、崇左等红色革命根据地,对红色文化相关人物事件、实物遗址等开展专题调研和专项研究,并通过艺术展现形式推出系列红色文化艺术研究成果,为红色文化艺术融入思政课堂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十多年来,学校累计编制红色文化艺术资源教学手册13.3万册,出版相关专著、编著、教材40多册(套),发表相关高水平文章上百篇。

  建立红色文化资源共享库。以红色文化教学资源共享为目标,以红色艺术资源数字化为依托,以现代新媒体技术为支撑,按照“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数字支撑、综合利用”原则,根据艺术院校不同专业特点,采取分层次、分类别、分专题方式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性归类整理,建立了包括红色音乐、创作展演、经典话剧等8个类别在内的红色资源共享库,为红色文化艺术资源融入思政课提供了基础保障,学校每年均推出一系列优质课堂、优秀教学案例、经典课件和教学实践手册等。

  

  广西艺术学院红色文化艺术进思政课舞蹈表演实践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快闪活动。广西艺术学院供图

  优化红色文化艺术融入环境 实现教学管理“人性化”

  良好的育人环境与工作体系是红色文化融入教学管理过程的关键保障。针对艺术院校学生专业特长、但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实际,学校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理念着力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工作体系,以推动教学管理“人性化”着力破解育人环境不优的问题。

  构建全员育人工作格局。调动学校、家庭、社会等参与育人工作,强化学校、学生和社会主体间的角色认同,汇聚学校、社会和家庭等育人合力,既注重发挥专任教师、学校党政管理部门、辅导员和班主任等的德育、智育辅导和引导功能,也注重调动家庭和社会力量参与育人的主体和客体作用,着力构建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

  深化全过程育人工作体系。多年来,学校始终立足不同教育阶段、院系专业学生的发展特点,全方面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因材施教和按需施教,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不同院系和专业各学习阶段和学习重点的相互回应和整体推进,不断深化红色文化融入教育管理、教学服务、社会实践等人才培育的全过程。

  优化全方位育人工作环境。全方位育人即强调育人空间和场域的多维视角,学校一直注重延展教学触角、优化育人平台、创新工作方式,把育人工作融入学校教育规划和教学管理的各方面,同时,也注重灵活运用红色文化艺术资源开展教学,发挥其隐性和显性育人功能,推进红色艺术与媒体平台、校园文化等的深度融合,逐步形成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良性互动的育人格局。

  强化红色文化艺术融入保障 实现教学效果“长效化”

  机制创新是推动一切工作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红色文化艺术融入思政课堂要实现长效化,建立健全完善的机制体制是根本保证。基于此,学校着力从建立健全沟通协调、经费投入、考核评估等三个方面入手,着力健全相应的制度保障,以推动教学效果的“长效化”解决教学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牵头,分管领导具体指导,教务、财务、学工、团委和各教学单位等协调联动、密切配合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时解决红色文化艺术融入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卓有成效地开展教学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落实经费投入机制。学校每年将红色文化艺术融入思政课教学所需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划拨专款专项用于教学资源研发、社会实践考察、红色经典创作和教学成果推出等,为红色文化艺术融入思政课提供物质支撑,有效确保了大学生红色主题教学系列活动的正常开展。

  优化考核评估机制。学校将红色文化艺术融入思政课的各个教学环节结合起来综合考量,既注重备课时对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综合把关,又注重教学中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综合考察,更注重教学效果反馈和社会实践应用的全面考评。如在教学效果反馈环节,通过艺术展演和经典再现的方式,重点考核知识消化、综合理解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和水平,凸显红色文化艺术融入思政课教学考评机制和考评体系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原文链接:http://jyt.gxzf.gov.cn/jyxw/jyyw/jyt/t1172090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