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上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党和国家的历史和政策等为切入点,发掘其中与课程理论知识相关的契合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企业家精神等融入教学内容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实现价值引领。”这就是皖江工学院管理学院李艳艳老师的课堂目标。她将课堂教学思政元素与管理学课程知识有机融合,使“《管理学》课程课堂思政研究”脱颖而出,成为2021年皖江工学院校级重点项目之一。
近年来,皖江工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课堂教学管理全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
把握百年契机推进育人体系
“‘课程思政’应在知识传授中注重强调价值引领,加强对学生、特别是2020级新生的课堂教学管理,引领他们明确为什么而学、为谁而学。”党委书记刘志祥认为,课程思政要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与教案,打造“课程思政”金课,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课程思政”的魅力。
怎样打造“课程思政”金课?学校印发了《皖江工学院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实施意见》,规范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积极推进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计划”、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提升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省建设项目等,深化思政课教学内容研究,通过模块化、专题化等模式,有效整合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和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校更以高站位谋划、把握建党100周年契合点,融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思政育人目标,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抓好课程思政顶层设计,用课程教学大纲进行规范,使每门课程都有课程思政元素,努力在学校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
组建项目团队深挖育人元素
如何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课堂教学管理全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学校开展“课堂思政”建设专项项目申报,通过项目团队深挖课程中蕴含的育人元素,加强教学设计,创新教学内容。
“我在课堂中引用了真实案例,让学生在查阅资料,分析是会计差错还是财务造假?在教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素养,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财经学院刘晓老师在她的“基础会计课程思政建设”项目中介绍道。
抓好项目中的教师主体。引导团队教师把课堂知识点教学和育人理念结合起来,大力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鼓励一线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开展相关教学改革,将典型的举措和所取得的成效进行系统的总结。
抓好项目中的课程设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特色,合理嵌入育人要素,由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到内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将正确的价值观传导给学生。
抓好项目中的教学内容。结合社会热点,选取内容凝练育人元素,在教学中加入真实案例。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工作,做到思政元素与专业技能的完美结合。
2021年,学校共有21个“课堂思政”建设专项项目立项,其中重点项目7项。项目团队由一线任课教师和辅导员混合组成,负责人均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或学生管理经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和主线,坚持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有机融合。
统筹思政教育确保同向而行
皖江工学院以工科为主、以水利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作为民办高校,如何突出特色优势,如何把立德树人渗透到各个学科专业的教学工作?
“思政部是承担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思政部要结合学校学生实际,以生为本,将思政课与其它课程教学有机结合,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关注学校发展实际,守好主阵地的同时培养正能量。”副院长张建民在思政部新学期教学工作会议上要求。
皖江工学院思政部采用集体备课会、讲课竞赛等形式,在交流和竞争中帮助专业课程选择思政元素,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
重点建设一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和认知能力的公共基础课程和选修课;指导工学类专业课程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技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指导农学类专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引导学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指导艺术学类专业课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从育人目标到教学创新、再到专业协同,皖江工学院努力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要求,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路上前行,为学校今后的改革发展提供充足动力。(特约通讯员:王玉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