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青岛农业大学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文明校园创建和学校教育发展规划,深入实施传承弘扬“四大工程”,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工程。加强国学经典教材和课程建设,组织完成2020版培养方案的修订,设置“中国语言文学与优秀传统文化模块”,全学程最低选修2学分。建设成熟一批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将“大学语文”设置为全校本科生的通识必修课程,开设《中国农业文明发展概论》等20余门选修课程,在体育必修课程中开设舞龙舞狮选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选读》入选2021年山东省一流课程,连续十年开展中华传统文学经典汇报演出。深化“滋兰树蕙”国学经典教育公益项目,连续三年举办国学经典精读班,开展《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老子》《庄子》《诗经》等95期国学经典精读,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二、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育人工程。聚焦“农文化”内涵特质,强化国学文化品牌建设,连续举办十五届读书活动月、九届虹韵牡丹国学游园会、五届国学文化节、三届园林文化节、茶文化节等,覆盖超过20余万人次。举办人文论坛、国学讲堂、经典爱国诗词赏析系列讲座200余期,深化文化经典教育传播。成立8个国学社团,常态化开展戏曲、书法、传统体育、茶艺等精品国学活动,武术协会被评为“全国优秀大学生国学社团”。学校成为山东省首批“孔子学堂”授牌单位,获批山东省首批“青年之声”国学教育示范基地,在中华经典诵写讲系列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个传统文化志愿项目分获全国志愿服务大赛银奖、铜奖。
三、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提升工程。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打造国学研究院、齐民书院、农村文化研究所三个研究平台,建设一支30余人专兼职教师队伍,加强美育、农史、书法绘画、地方文化等教学研究。立足国学研究院,开展以儒家经典阅读和儒家思想研究为核心的学术文化活动;以图书馆、齐民书院为依托开展以中华农业文明、农业科技史为特色的文化亮点工程;立足人文学院、外语学院等开展中华语言、文学和中国古典美学研究;以艺术学院、传媒学院为依托,加强中国传统文化视觉元素开发整理。近年来,共申报省、市传统文化课题64项,发表论文(作品)200余篇(件),9件传统文化艺术作品获 “中国美术金彩奖”“中国书法兰亭奖一等奖”“泰山文艺奖”。
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推广工程。创新国学文化传播,持续推出系列国学文化产品。创作25部崂山传奇/民俗系列动漫作品,获评首届国家动漫精品工程奖、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一等奖等荣誉。申报立项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工程《齐民要术》系列动画片创作项目,着力打造融科学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农耕文明系列动漫作品。创作推出24期《农大二十四节气》系列微视频,打造全国高校首个农业文化文创品牌。推进为百姓送国学活动,举办10期国学讲座,讲述《论语》的孝道与为学之道、《道德经》与百姓生活、苏轼的随缘人生与诗词创作等主题。深入开展“爱我中华”主题教育活动,利用重大纪念日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持续举办“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培育传承文明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