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指示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三大行动”打好就业攻坚战,汇聚就业工作提质增效新动能。近年来,学校先后获批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高校”和“创新创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
第一,实施精神领航行动,把稳就业育人“方向盘”。高度重视就业育人,将“两路精神”融入就业育人全过程,切实健全就业育人体系,引导学生扎根西部、服务基层,打好生涯发展“真底色”。一是点线面贯通就业育人全链条。每年一堂“校长讲校史”让“起源川藏路、甘为铺路石”的厚重校史成为大一新生第一课;以“职业、创业、就业”三大高质量讲堂全覆盖大一至大三,以课堂主阵地架起就业教育的“四梁八柱”;大四离校前,组织全体毕业生参观学校独具交通特色的党风廉政教育培训中心,聆听校纪委廉洁教育“最后一课”,提前筑牢拒腐防变防火墙。二是一本书讲好就业育人新故事。为每名大一新生配发“学生生涯发展手册”,将生涯知识、职业认知、行业了解、就业技能等内容梳理凝练成生动有趣的系统,真实记录大学学习成长全过程,激发学生自主就业原动力;建立政治辅导员、学业导师与学生常态交流制度,定期阅览手册,为每位学生的成长进步写下寄语;开设“生涯教育实验班”,让手册成为学生实用的“口袋书”,指引学生认知自我,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三是身边人塑造就业育人好榜样。常年开展“就业之星”“创业之星”人物评选,用身边人作为朋辈教育楷模,引导学生从看得见、摸得着的求职和创业历程中汲取有益养分;不定期举办考研沙龙、校友沙龙,邀请优秀校友面对面分享,让就业教育可亲可信、有力有效。
第二,实施协同联动行动,拓展就业市场“生命线”。全面整合校内外资源,深度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确保疫情期间稳住就业市场基本面。一是充分发挥“一把手”示范效应。党委书记、校长亲自带队走访重点单位,拓展重点行业新单位,实现领导班子每年对全国省级地域就业市场拓展的全覆盖;各学院主要负责人定时、定频外出拓展就业市场,将“一把手”访企拓岗制度化、常态化。二是分层汇聚“全员化”就业合力。构建“校-院-系(专业)-教师”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强化就业激励制度,层层传导就业压力,各专业负责人对该专业学生就业负直接责任,明确专业教师参与市场拓展的任务;充分挖掘市场拓展的“隐形资源”,动员学生系统老教师、离退休老干部等,发挥深挖资源、强力链接、直接生效的大作用。三是深度促进“高阶性”校企合作。把准企业对优质人力资源的真实需求,从低年级开始打造校企人才培养合作共建班,企业切实介入“人才选拔-联合培养-靶向就业”全链条,直接参与专业招生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就业创业教育等环节;校企共同举办职前训练营,强化学生专业实践力和职业适应力,实现校企深度捆绑共赢。
第三,实施数字赋能行动,植入就业服务“加速器”。借势智慧校园建设,打造就业信息分析系统,提升就业帮扶质量、信息匹配效率和优质就业效能。一是精心帮扶确保困难群体全就业。针对就业困难群体建立数字化档案,为学生就业进行准确画像,做到“一生一档,一人一策”,根据就业观念、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开展“全程化、动态化、人性化”就业帮扶,确保有就业意愿的困难群体100%就业。二是精准推送提升就业信息更畅通。依托就业信息系统对就业需求进行分类梳理,按照岗位需求类别向不同专业、不同需求的毕业生精确推送,降低冗余信息干扰,减少就业信息浪费,大大提升了签约成功率;线上线下组织开展选调生、考公考银、三支一扶、西部计划、预征入伍等多元化、高质量的就业政策宣贯活动,切实提升了就业专项信息的利用率、成功率。三是高效匹配促进就业质量再提升。持续开展“优生优荐”工作,将优秀毕业生简历定向推荐至优质企业,推动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持续开展“稳岗兜底”工作,想方设法为学业成绩落后、就业能力弱的学生创造见习实习、面试就业机会,确保了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不低于 90%。
下一篇:重庆金融科技研究院正式获批成立